材料:2021年8月底,北京市表示新学期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凡是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轮岗;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立学校在编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双减”背景下的北京干部教师轮岗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他对此次轮岗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教师轮岗制并不是首次提出,北京此次力度空前的改革,与以往的教师轮岗制有何区别? 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李奕:这一次北京在“双减”工作背景下推出的干部教师轮岗,在目标和本质上跟过去10年甚至20年前所搞的干部教师轮岗,是不一样的。
过去我们推进干部教师轮岗,更多想的是均衡发展,将教师由强的学校流入到薄弱学校,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是一种线性流动。这一次在“双减”背景下,提出要大面积、大比例地进行学区内和集团内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双减”最终目标。我们所理解的“双减”的最终目标,也不仅仅是减掉那两项负担,而是要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即通过减下去没必要的负担,提高育人质量,形成高效率的培养体系,努力让学生在学区、集团内学好、学会、学足,得到充分发展。
记者:为什么干部教师轮岗可以促进“双减”落实?
李奕:“双减”当中提到的每一项具体的校内改革措施,背后都需要人来完成。比如说要留高质量的作业,那么,如何区分基础性的作业、弹性的作业以及个性化的作业?背后具体执行的都是教师。
为推进“双减”整体落实,特别是要推进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对教师进行高效率的调配。这种调配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为了均衡,不只是往农村、往薄弱学校调。城区内的学校、甚至传统的所谓好学校,可能也会存在师资上结构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在提供课后服务时,涉及各学科的分类辅导,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广泛的素质教育类课程供给,这也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实现由“要素性地解决资源问题”向“结构性地解决体系问题”方向转变。
记者:此次轮岗主要是在学区内、集团内的流动,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