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即时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当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依附于网络的新经济业态也应运而生,成为就业增长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被侵害事件频发。如前一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外卖平台、外卖配送商要求骑手注册个体工商户后才能送外卖,以此避税、避社保、避用工主体责任等。如何保护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成为政府、社会和劳动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值得关注。
当前,新业态就业人员现状
就业人员的特征与现状。从就业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大多都是年轻人,35岁以下居多,且多为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一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顶梁柱;从学历来看,“技能型”从业人员学历较高,但其余类型的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通常仅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从收入来看,总体收入水平不稳定、低收入者居多,收入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从户籍来看,新业态就业人员中包含大量农村户籍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从小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打工的一代。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7—2019年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分别为7亿、7.6亿和8亿,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同期参与共享经济服务人员分别为7000万、7500万和7800万,同样表现为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共享经济企业员工数分别为716万、598万和623万,则表现为先减后增的变化。其中具有传统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员工数分别为2017年的716万、2018年的598万和2019年的623万,占到同期共享经济服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23%、7.97%、7.99%。这些数据反映了具有传统劳动关系的新业态就业人员占比基本不到10%,大概有90%的人不具有传统的劳动关系。新业态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员,尤其是深受广大青年人的青睐和欢迎,成为我国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