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以下简称自主权《问答手册》)。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以下简称自主权《问答手册》),自主权《问答手册》按照中央改革办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若干意见落实情况督察要求编制,将自主权14项改革政策细化为32条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权威解答。
深入分析
推动科研自主权落下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遵循科研规律、破除制度藩篱、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松绑”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看到,有的改革还没有完全落地,“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束缚了科研人员的手脚、影响了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是重要生产力,人才则是其中的关键。让科研人员有更大自主权,本质上是对人才的尊重,是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市场的表现。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需要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针对基层难以接受的问题,自主权《问答手册》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和高校院所各方面的管理权责,推动科研自主权下放,应放尽放。高校和科研院所要进一步把权接好、落下去,将政策红利传导到科研人员,提升科研人员获得感。
推动科研自主权接得好。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改革过程中,除了有上级权力下放不彻底的一面,也有基层接不住的一面。一些权力下放时未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事中事后监管跟不上,想象中的“香饽饽”,反成为“烫手山芋”。基层空有权力,却无用权的主动性,以致不敢接权。针对基层不敢接权的问题,自主权《问答手册》细化了政策条文和操作性规定,为高校院所依法合规用权强化制度保障。高校院所自主权扩大以后,要珍惜科研自主权,强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与需求的观念,瞄准国家发展和建设各项事业实际,以人才培养和办学目标定位及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战略支撑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更多“从0到1”,创造更多“从无到有”,使自身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推动科研自主权用得好。权责对等是下放自主权的基本原则,有权不代表可以任性。高校院所作为公立机构,其自主权是有边界的,应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和举办人的要求。针对基层用不好权的问题,自主权《问答手册》详细说明如何主动承接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帮助高校院所“接得住、用得好”。一方面,政府部门既要充分放权,也要加强有效监管。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求,组织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章程管理,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单位的职能定位和权责边界。主管部门要按照权责利效相统一和分类评价原则,减少过程管理,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中长期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要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组织实施,把自主权政策落实到科研一线。同时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实施有效监管,确保自主权接得住、用得好、不出事,防止滋生腐败。
结尾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体制改革也是如此。坚持部门联动、上下协同,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各项改革举措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