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思者:面试备考,除了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流畅度之外,还需要通过亮眼的作答框架来吸引考官的目光。下面我们讲解一下“加减乘除法”答题框架在综合分析类题目中的使用技巧。
许多考生在笔试备考学习“放管服”改革时就已经接触过“加减乘除法”这类对策型框架。我们常说,新时期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活用“加减乘除法”,在监督上做“加法”,在权利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乘法”,在流程上做“除法”,从而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那么在面试答题中,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法”同样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增加答题亮点。
首先,要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本质。通过前面“放管服”改革的例子不难看出,“加减乘除法”其实在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套了一层外衣,其中“加”、“乘”这两项对策措施指的就是需要倡导、弘扬和坚持的工作方法或先进经验,例如加强监管、优化服务;而“减”、“除”针对的则是亟需解决和消除的不良作风或不利因素,例如权限下放,缩减流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思考题目中的哪些行为需要坚持和发扬,哪些问题需要杜绝和摒弃,来寻找答题思路,并整理出作答框架。
其次,要总结“加减乘除法”的规律。这里的总结规律是指要善于总结一些常见综合分析类题目的“加减乘除法”对策框架。比如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题目,可以总结为监督管理做加法,违法行为做减法,宣传引导做乘法,规则漏洞做除法;再比如作风整治类题目,可以采用理想信念做加法,整治陋习做减法,宣传教育做乘法,制度漏洞做除法来进行作答。通过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常见的正面和负面对策角度,来达到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法”目的。
最后,要练就“加减乘除法”的思维。我们都知道,遴选考试最终考的是思维,考的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遇到一些面试题目或者社会现象,可以经常从“加减乘除法”的思维角度出发,思考是否可以在监管、宣传、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加法”、“乘法”,是否存在堵点、困难、陋习漏洞、不良作风等负面问题需要做“减法”、“除法”,从而不断增强对各类题目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扩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