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招工的时候,有些企业对于员工的承诺到最后没有兑现,就相当于是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于这样的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型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总体来说,可以按照“定性-影响-原因-对策”思路来答。本题与招考单位的职能是密切相关的,有一定的专业性。这也要求考生在日常考试中要对报考单位的职能,相关的政策有所积累,才能在答题时从容应对。
答案解析:
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一项事业。职业的开始可以说是梦想起步的地方,但是有的企业在招聘会上作出的承诺,到了后面,却不一定会兑现,给梦想蒙上了一层阴霾。
企业到底能不能兑现招聘时的承诺,这可能是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了。如果企业违反录用时的承诺,一方面,可能会打乱求职者的计划,导致求职者错失一些其他的好机会;而另一些被迫接受公司安排的求职者,可能仍然在心里有委屈不平,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效率也可能会降低。
求职者的权益被侵犯,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个别企业不守信用、唯利是图,求职者维权意识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相关职能部门引导缺失、监管缺失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解决。
第一,求职者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相信招聘者的承诺,要做好预防工作,熟悉劳动合同法、详细浏览合同,谨慎签约、毁约,多参加相关的招聘。特别是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要多实习积累经验,遇到陷阱及时向学校就业办或有关部门求助。
第二,招聘者要诚信为本。企业要秉持城市信用原则,在招聘过程中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一些硬性要求要描述详尽,对于薪资待遇或职业前景等不做过度承诺,招聘时的承诺要切实兑现,保障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学校方要做好引导。一般这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发生在应届毕业生身上,因此学校要设置好职业规划课,并加强管理,引导学生树立长期的规划和目标,提醒学生可能出现的招聘“陷阱”;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提供指导;而且要提前做好和用人单位沟通。
第四,各部门要发挥合力。一方面,司法、法院等部门要切实落实好普法责任制,加大对《民法典》中劳动权益保障等内容的宣传;人事劳动部门、学校要长期跟进企业,如果发现了有不兑现招聘时待遇承诺的情况,就要建立企业黑名单,并且由人社部门向社会通报情况,拉入招聘黑名单。
总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各部门多管齐下、共同发力,让就业真正成为求职者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