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现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显刚的讲话节选。这篇讲话从“写文章、办公文、搞调研、打基础、快成长”五个方面,阐述了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之道。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帮助。
我今天是以一个有过机关工作经历的同事与大家谈心,交流我对工作、事业及人生成长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天我主要谈五个问题。
一.如何写文章?
我不是学中文的,上大学、读研究生都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写文章对我来说是门外汉,但我参加工作25年来比较注意文字写作能力的训练,并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感悟,力求使自己写的文章达到立意高、素材实、文字精的水平。依我的体会,写文章主要有三要素,即框架、素材和文字,或者叫思路、内容和文法,
首先,文章的立意、框架、思路非常重要。
就好比我们设计大楼一样,设计的大手笔才能带来建筑物的高水准。写文章立意要高远,寓意要深刻,再加上用丰富的素材、朴实且有哲理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文章就会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其次,写文章过程中要把握几个要点。
一是开门见山。现在有的文章写了一二千字还没有破题,读者看了半天还不知所云。文章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我们应该向毛主席学习。他老人家的文章都是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如“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开门见山就是开宗明义,让人明白我要讲什么,我要回答什么。
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形象地说,就是要有“地方风味小吃”,体现自身特色,不能上下一样粗,千篇一律。所以我讲写文章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破题而入,有的放矢,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措施。
三是文字表达言简意赅。郑板桥有副对联对我们写文章非常有指导意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洁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实际中,我体会到,写文章一是要吃透精神,二是要摸清实情,三是用恰当的文字去表达,三者缺一不可。做到了这些,我们的文章就会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此外,写公文与个人创作是不一样的。个人写文章,我有什么想法,想探讨什么问题,可以尽情按自己的想法去表达,但为领导写讲话稿,除了遵循前面三个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领导者个人的风格、知识面和涉及的领域,要按照领导者的特点设计讲话的特殊风格,尽可能用领导者的阅历、个人知识及语言风格进行文字展现。
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和姜春云同志主编的《桥和船:新时期领导方法十八篇》,都是用朴素的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文章如同一壶老酒一样,越品越有味儿。一位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老同志告诉我:写文章要么讲出新意,要么讲出特色,即使没有新观点,也要有新说法,没有新说法,也要有新写法,这样才有创新。
二.如何办公文?
公文种类多达十多种,这还不算一些常用的应用文体。这里,我仅举上几个例子来说明。?
首先,如何撰写会议纪要。撰写会议纪要也要把握三要素。
一是忠于原意。在会上,各位领导发表意见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说话的角度不一样,你必须抓住领导表达的原意。会议主持人的讲话应该是会议纪要的主体内容,应该以此为会议基本精神,再吸收其他参会人员意见,加以整理、归纳。而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撰写的会议纪要经常跑题了,有些甚至把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加了进去。所以说忠于原意非常重要。
二是抓住要害。纪要中强调什么?决定了哪些事项?解决了哪些主要问题?要去粗取精,抓住关键,不可漏项。
三是便于操作。要把大家讨论的意见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便于下级和有关部门操作。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调整什么,改变什么,态度要鲜明,表述要准确,且通俗易懂,力戒让人不知所措。
其次,如何写请示。请示、报告、汇报三种文体的使用是有差别的,现在大家经常混用,这是不行的。需要上级解决问题、必须回复的用请示。
写请示有三要素,一是说明现状。用最简洁的语言先把情况、动因、意义写清楚,让领导对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是把所反映事件的实质说清楚。要写明请示的要害内容在哪里,部门的分歧在哪里,解决问题的焦点、难点在哪里。
三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意见或者叫参考性意见,便于领导决策。我们有些请示,前面情况讲了很多,到底请示什么却含糊不清。所以,写请示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第三,如何写报告。报告也有三要素,即形势任务是什么,问题挑战在哪里,措施建议有没有。省政府召开了会议,要求各地报告贯彻情况,市政府必须把怎么贯彻的和下步如何安排部署的以及贯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实向省政府报告清楚。报告主要是告知,让领导了解情况,一般不需要批复。
三.如何搞调研?
(一)调研的意义。从事机关工作,尤其是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是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各项工作制胜的法宝。毛泽东主席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实际上是工作的规律,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实际,了解实情,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并加深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二)调研的方法。如何搞调研,每个人的方法不尽相同。我认为要想写出一份让人信服的调研报告,不进行调查研究是不行的,应该深入到第一线,深入到基层中,感受自然,贴近生活,沟通思想,切身体验实践活动,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形成调研报告。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习惯于需要什么材料去网上搜索,而不注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大家要知道,这样得出的调研结果是机械的而不是鲜活的,尽管有大量现成的文字素材,但是这样的素材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可操作性,指导性不强。
(三)调研的时机。什么情况下需要搞调研,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这既是方法问题,更是能力问题。
我认为:
一是在确定重大战略发展规划时,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
二是在确定重大项目,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时,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
三是在重大问题产生分歧、难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
四是在总结推广重要实践经验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
五是当工作出现失误或工作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
六是当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
以上这些是一般规律,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调研的作用。搞调研,特别是总结推广经验,如果单纯地将汇报材料或媒体宣传中反映的内容作为经验去推广,是不行的。这样的内容可以作为参考,但绝对不能作为领导决策的唯一依据。调查研究这四个字,内容深厚,寓意深刻,作用和效果也是巨大的。当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当工作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和办法。
(五)调研的转化。搞调研的关键是要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就是要把调研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和制定政策的依据。中央每做出一个重要决策或出台一个重要文件之前,都要派调研组到各地听取意见,最后形成一个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调研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用切合实际的宏观政策指导基层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调研与写作是从政的基本功,是进步的奠基石,我希望每一位同志都高度重视调查研究。
四.如何打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写文章、办公文也是如此,关键在于打基础,日积月累。
一是要做有心之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多记,多看,多听,多想,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要善于积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写文章的角度来看就是“字里行间一千字,日积月累十年功”。我们可以通过报刊、网络、媒体等多种平台获取信息,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些信息作为参考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的基本做法是准备三个笔记本,第一个本子叫《理论本》,用来记录每天所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概念等理论方面的素材,篇幅短小的就全文记载于笔记本中,篇幅较大的就写一个索引,便于随时调阅。第二个本子叫《实践本》,就是搜集全国各地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便于学习借鉴。第三个本子叫《数据本》,里面记录了大量的数据,以便于掌握各个工作领域的有关数据,关键时候用得上。我的体会是,对于政务工作人员,打基础是非常重要。
五.如何快成长?
我把人生的成长经历归纳为六个阶段,分别是玩,学,练,干,帮,养。
第一个阶段是玩。主要是童年阶段,孩提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玩,通过玩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身心和谐,在玩的过程当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然后据此选择重点培养方向。
第二个阶段是学。即求学阶段,一个人从上小学、上中学,再到上大学、念硕士、读博士,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努力做到勤奋刻苦,学有所成。
第三个阶段是练。为什么把干和练分开,这是我在实践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一个人刚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能挑重担的,不要以为一进机关就可以大展宏图,很多人就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弯路,自以为是高学历人才,比别人高一头,甚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结果事与愿违。要循序渐进,有一个练习的阶段,千万不要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功到自然成。希望每一位同志都要把练的阶段当成决赛,在练中取胜,在练中崛起,在练中成长。
第四个阶段是干。走上一定的领导岗位是要肩负一定的责任的,这个时候你就要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大胆工作,干出特色,干出成绩,展示自己的才干,实现人生价值和抱负。
第五个阶段是帮。当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把重点转到帮这个阶段了。我的理念是多帮人,帮好人,帮人就是帮自己,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关键的时候帮人一把,不要扯后腿,多看人家的优点,少看人家的缺点,大的帮小的,老的帮少的,职务高的帮职务低的,相互帮助,这样和谐的氛围就形成了,队伍内部就团结了,发展的前景就光明了。
第六个阶段是养。为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必须多培养人。有些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大家仍然非常尊重他、拥护他,一方面是因为他工作有政绩,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他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他们的政治生命得到了延续。
我一直提倡工作要有声有色,做人要有情有义,生活要有滋有味。人生有“三个难得”,一是难得有一个识人善任的好领导,二是难得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岗位,三是难得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好家庭。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要尽可能发现部属的特长,善于为每个人设定合适的岗位,让他能在这个岗位上顺利成长,这就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
有了一个好岗位,就要支持领导的工作,维护领导的形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奉献,勇挑重担,这样才能加快进步。
至于说到和谐的好家庭的作用,很多同志都深有体会。有了和谐稳固的后方,前方才能打胜仗。
那么,如何做到快成长?这方面,我有五点体会。
第一,不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情况、新趋势,使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养、有才干的人,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为什么有的人能出口成章,那是学习的结果,那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我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除了处理公文,难得有更多的时间研究问题和学习知识,希望大家要抓紧时间多学习。
第二,坚持写作。抓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思考写作,思考写作的过程就是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的过程。写文章需要构思、立意,需要结合工作实践思谋解决热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锻炼,也是对工作的深思熟虑。所以,我认为坚持写作是快速成长很重要的一步,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更有指导意义,不会无的放矢。自己亲自研究的问题和创作的文章一辈子不会忘记,如果拿别人的稿子去念,就不会生动,就像过眼烟云,念过就忘得干干净净。
第三,大胆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进步的必然阶梯。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你的工作就会平庸,就会没有新意。我觉得创新也是一个人工作的起码品格,是做现代合格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无论做什么工作,没有创新精神是不行的。我的老领导曾跟我说过一席话:“做秘书工作首先要学会做人,所谓智者做事,慧者做人。人的一生工作只有几十年,而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好人无论台上台下都受人尊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事要力求创新,不创新就不会有跨越发展,不创新就不会有突破性进展,不创新就发现和培养不了别具一格的人才”。创新和继承是统一的,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天地。
第四,以和为贵。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俗话说得好:“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作为个人来讲,以和为贵,人缘好,大家拥护你,工作起来就会心情舒畅。中国的传统是以和为贵,怎么才能做到以和为贵,就是要提倡同志之间“三让”“三吃”“三帮”。
“三让”就是让名、让利、让步。
“三吃”就是吃苦、吃亏、吃气。吃苦容易,吃亏不易,吃气更难,有时候还要受窝囊气,万事顺意不可能,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特定的难处,所以有人说心胸气量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
“三帮”就是有困难时候帮,患难之时见真情;关键时候帮,在节骨眼上使劲;拉人一把主动帮,帮人就是帮自己;绝大多数人是有良知的,是讲感恩的。我希望你们要记住那些曾帮助过你而今已退下来的老同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第五,求真务实。我们需要的是务实、求实、落实的作风。做不到这一点,大家就不信服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大家一眼就能看破。
我在北京工作时曾调研过一个大企业,它的企业文化中写有这样两句话:“开拓加落实等于力度”“部署工作不检查等于零”。我在一个会议上曾说过:我们的时代缺少的不是战略家、思想家,而是实干家、操作工。求真务实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主持正义,敢于说真话,敢于碰硬,敢于办实事。我讲过“三不”,即不回避矛盾,不惧怕困难,不推卸责任。只要能够解决的问题决不后退,问题越拖解决的成本就越高,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