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购买保健品送小家电、缴纳养老金送水果鸡蛋、摁下“手指印”就能拿百万大奖、“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网络诈骗”“广告诈骗”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小恩小惠”让老年群体放下戒心,向其不断“洗脑”,引诱大家口口相传、拉人“入坑”,当赚得“盆满钵满”后溜之大吉,此时老人们虽已“醒悟”,但积攒多年的“养老金”早已付诸东流、一去不复返,最后只能徒生伤悲,属实让人心痛又心酸。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得益于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持续努力,老年人“触网”比例不断提高,但与此引发的相关问题也不容忽视。从线下散发“免费做理疗”“免费旅游”等宣传资料,到上门拜访介绍当前养老现状和国家扶持政策,再到线上以办理“VIP贵宾卡”为名,行引诱老年人“投资理财”之实……诈骗团伙们利用老年群体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通过保健培训、产品推介、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直播陪护等手段处处设陷、诱导消费,在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
深入分析
日前,中央网信办发布的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通过炮制低俗情感剧情、收割老年人流量、实施营销诈骗等行为。与此同时,4月19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也明确要求,各地各级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系列行动举措、种种迹象都足以表明: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这件大事上,“养老钱”关系重大,必须重拳出击、以快制快,才能让“养老诈骗”无机可乘、无所遁形。
对策措施
守护百姓“养老钱”,必须依法严厉打击、突出精准打击。
要加强对接协同,把打击锋芒对准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深挖“养老诈骗”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民事司法等手段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政法、民政、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对涉案财产甄别、审查、认定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最大程度挽回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切实扎牢老年群体“钱袋子”。
要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综治中心、网格员等力量作用,对老年人“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等形式,让涉老反诈宣传进社区、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同时,也要加强法治宣传,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
要畅通举报渠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向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等“养老诈骗”举报通道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有效识骗防骗。
结尾
“家有一老如获至宝”。老年群体的“养老钱”事关社会保障大局,容不得半点诈骗可谈。相信有关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重拳出击、力行践远,老年群体定能事事顺心、养老安心、笑容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