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并从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指明方向。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这为新形势下我国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
意义分析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对此,需牢牢把握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一批既利于扩大短期需求,又能够积蓄长期动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领域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优化要素保障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切实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扩内需、增供给、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对策措施
畅通“血脉”,让城市更“高效”。“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犹如一座城市的“血脉”,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立足当下、解决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固本强基;既要疏通“大动脉”,又要激活“毛细血管”;既要“连点成线”,又要“织线成网”。要大力挥出“组合拳”,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
注重“里子”,让城市更“安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具体来讲,不仅要算经济账、当前账,更要算民生账、长远账;不仅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要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安全为基,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用坚固可靠的城市基础设施托举起广大群众的安全感。
心中有“数”,让城市更“聪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数字治堵”,到“数字治城”,再到“数字治疫”,实践证明,“数字”能够大大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已经成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要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结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场“接力赛”。只要扭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久久为功,就能让城市更有品质,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