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毕业季进入尾声,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表示,学校将毕业证、答辩、评优等与就业协议挂钩。这类简单粗暴的做法,让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掺水”,出现“数据就业”现象。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近日,教育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强调就业工作压力越大,越要把着力点放到千方百计开拓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上,坚持实事求是,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深入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容不得半点虚假。各地各高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四不准”纪律要求,坚决不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坚决不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坚决不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坚决不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对策措施
打出“组合拳”,挤掉就业水分。防止数据造假,就要多措并举,完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教育部打出一套“组合拳”:毕业生本人可以登录“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或学信网,对本人毕业去向信息进行核实并在线反馈;通过国家政务接口、第三方平台等权威渠道对毕业生已签订就业协议的用人单位数据进行核查比对;委托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抽样调查;就业主管部门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举报。把以上举措落到实处,就能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让就业数据的含金量更高。
拓展就业渠道,是“治本之策”。立足当前,各地各高校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有温度的就业指导服务和重点群体帮扶。着眼长远,要构建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工作机制,注重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找准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切入点,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高校毕业生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结尾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民心工程、筑基工程。挤掉就业水分,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才能让广大高校毕业生在合适岗位上施展才华,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