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多次提到“县域”一词。我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2844个县域中,县域为人们提供了工作、生活和娱乐的空间,同时也是各类改革和发展的主战场。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就没有国家经济的大发展。
县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县域,县域产业承接了大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依托当地政策和人才资源,进行制造和加工等生产活动,吸纳劳动力就业,形成主要税收来源,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乡村振兴的载体也在县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靠信息化、智能化,也要实现可持续、不断档,县域源源不断为乡村建设输送资金、为乡村治理输送人才、为乡村发展输送产业,同时贮藏着深厚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两山”理论的转化创造条件,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
县域是践行政策措施的主阵地。县域向上承接市区和省会,向下则覆盖县、镇、乡和村,是上下连接的桥梁。如果将县域比作“选手”,国家、省市则化身“教练员”,依托共性特征制定政策措施,县域统一对标“赛道”、定做“训练计划”,结合目标进行“实战”。上级的部署安排和工作要求要在县域的广阔空间里落实、延伸、演化、磨合,进而形成操作性强、针对性高,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县域各项事业发展。与此同时,县域范围内大大小小的自主改革创新成果,又为上级研究出台全国性或地区性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进一步推动国家机器有序、协调和高效运转。
县域是回应民意诉求的贴心人。抓好了县域发展,就抓住了多数人的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县域的基础经济功能较为完备,统筹着城乡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生活配套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老人要看病,孩子要教育,青年要就业,总体而言就是生活要幸福,县域通过调研走访等基层工作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收集了解群众共性和个性诉求,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商业体系布局、推进教育均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能够将“群众无小事”回应和解答在民心深处、实处。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发展是大国基石,将县域单元发展好、县域功能配套好、县域服务完善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就能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就能日益蓬勃出彩。
(本文参见:作者:宛林,文章名:夯实县域经济“基石”,聚合高质量发展“后劲”,来源:荆楚网,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