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202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之策,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四个面向”,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材料2: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并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中车长客在全国率先突破交直流全自动切换核心技术,为轨道交通重庆江跳线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长安汽车开发出可兼容轿车、轿跑、SUV和MPV的纯电动车专用平台,并实现了电动车超级快充;中冶赛迪建成投产首条国产重轨生产线,打破了国外供应商对重轨生产线装备市场的垄断;江增船舶突破高效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目前国内最大型号的高效率涡轮增压器——CTA170涡轮增压器;重庆理工大学原创性开发纳米时栅技术,精度、分辨率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跑水平……
近年来,重庆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围绕产业链补齐创新链,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重大技术项目“张榜招标”,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的原创力。通过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统筹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组织开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深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场景应用,“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大,“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快集聚,“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正成为重庆新名片。
材料3:重庆市政协组织20人的调研队伍分为五组下沉一线对重庆科技创新情况开展专题调研。20日,相关调研人员专门召开了碰头会,各小组分别汇报近期调研工作开展情况。部分发言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组负责人说我们走访了渝北区中小企业20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这些企业大多从事批发和零售、租赁和服务、住宿和餐饮以及居民服务、修理等服务类的中小企业占到近七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部分企业的产品5年甚至10年都没有变化,
第二组负责人说“我们小组主要是深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我们发现,重庆市高校和科研院承担的知识创新项目比重还是比较高的,约有80%左右的知识创新项目,其中85%~90%为国际国内论文、国家科技奖励。但是,约有90%的成果都不是企业可直接使用的成熟技术,中小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项目与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缺失,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度慢、创新成本增加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成果浪费等问题。”。
第三组负责人说“我市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属于普通型人才,普遍缺乏在一个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受企业经济实力差、管理弱、待遇低等的影响,中小企业很难留得住人才。再加上近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周转难题,”很多中小企业受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外界环境制约,如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内部积累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财务管理上,存在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财务管理水平低等现象;中小企业的知名度、银行信誉度、资信等级不高,又缺少有价值的资产进行抵押,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相对较高等,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
材料4:科技部在2021年9月24日发布了《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8个,分别为广东(3479.9亿元)、江苏(3005.9亿元)、北京(2326.6亿元)、浙江(1859.9亿元)、山东(1681.9亿元)、上海(1615.7亿元)、四川(1055.3亿元)和湖北(1005.3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4]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陕西重庆R&D经费526.8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2.11(%),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4%。
材料5:在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22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到从近一年15个新一线城市的新发职位分布来看,杭州占比最高,为17.21%;其次是成都,占比为11.23%。位居第三至第五的是苏州、武汉,南京,占比分别为9.83%、8.27%、7.99%。重庆位于第六位,占比为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