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网络主播兴起,监管不能缺位。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等业态的兴起,网络主播成为相当时髦的职业并迅速壮大。然而,网络直播新业态迅速兴起,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丰富精神文化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和不文明行为。在巨大利益的面前,一些不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人士也趁机开设直播账号,对专业内容进行解读,甚至“弄虚作假”,出现诱导交易、非法荐股等违法活动;一些直播平台唯流量是从,少数网络主播只顾流量热度、内容热度,传播低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大额打赏等行为。少数网络主播为吸引眼球、谋取利益而挑战公序良俗,甚至危害他人财产安全,冲击着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底线。
深入分析
教育、法律、财经、医疗等内容因贴近民生,直接关联公众认知、个体安全,要求专业类主播持证上岗,可有效避免对专业性信息的误读、不合法信息的传播。门槛的提升,可以过滤掉一些“冒牌”主播,强化从业者的红线意识。当直播内容深度嵌入公众生活,其规范化、专业化必然要予以高度重视。
对策措施
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把监管手段前移,切实把“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等规定落到实处,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持证经营”。
网络主播持证上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崇尚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修养个人品德,自觉摈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时刻注意检视自身行为,循规蹈矩走正道,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相关平台企业应守土有责、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对主播的守法意识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素质,为网络直播行业注入发展动力,促进网络直播高质量发展。
结尾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网络主播持证上岗,有利于网络主播依规而行,刹住“流量至上”的歪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期待《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落到实处,内化为网络主播的自觉行为,推动直播生态在健康发展的航道上正向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