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所重者,元气也,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要素,是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和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当前,乡村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乡村建设发展的中青年、优秀人才持续外流。另一方面,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难引进、难培养、难留住,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的每项要求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何有效解决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的重要抓手。
解放思想,千方百计“引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在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抢占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发展主动权。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准确把握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定位,出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构筑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的“强磁场”。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整合乡村人才资源,建立健全由党政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等组成的多元化“人才库”,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的社会环境,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要用政策、感情和乡愁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建设,在用地、投融资、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对乡村有文化、有能力、有情怀的优秀人才选拔力度,不断汇聚起乡村振兴的人才合力。
搭建平台,不拘一格“育人才”。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要聚焦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农村发展、建设、治理等重点领域,设立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把各类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科技驿站等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着力培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文化旅游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创业创新带头人队伍,造就一大批“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要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推动人才与项目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要加快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农科专业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名医、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等人才培育工程,加大乡村教育、医疗、农技等专技人才定向培养力度,加快培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留人才”。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城市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乡村服务制度,健全鼓励各类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树立以实干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畅通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流动渠道,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实现自身价值。要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联络服务制度,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薪酬制度,强化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保障机制,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让各类优秀人才安心扎根乡村振兴一线。要完善“三支一扶”“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特岗教师、乡村医生等人才机制,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通过举办人才培训、挂职交流、外出考察等活动,为各类人才充电赋能,让奋进乡村振兴的动能更强劲。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全方位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广袤的乡村大地必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加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