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仓禀实,天下安。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一直是关系老百姓的民生大事。基层干部要不断探索大国“粮”策,以“三增”蓄力,跑出粮食安全的“加速度”。
以“粮食增产”为本,守住土地“命根子”,跑出“藏粮于地”的加速度。提高粮食产量是关键。首先是要修复灌溉设施,利用美好乡村建设等项目契机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丰富资源,尽快修复年久失修的提灌站、沟渠等灌溉设施,尽快完成塘坝清淤以及加固蓄水措施,确保“旱能溉、涝能排”,有效遏制不良天气导致的粮食减产情况。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建设质量监督和后续农田管护机制,实现“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有效提高水利灌溉和机械化种植作业便捷程度,避免“粗放式”管理。还要改良农田土质,解决因工程建设等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农田损坏,恢复农田土壤和灌溉水系,确保真正“退建还耕”。并通过合理规划生猪养殖等畜牧业,将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树叶等堆沤,通过腐熟之后,成为优质的有机肥,让秸秆真正“还田”。
以“农民增收”为要,稳住市场“全链条”,跑出“藏粮于民”的加速度。粮食销售周期内,要强化政府监管,常态化对市场进行最低保护价的抽查工作,不定点、不定时、不定人进行暗访调查。并积极探索“粮食生产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联系种粮大户和收购企业,做到“全方位”知情、“全周期”参与、“全行情”沟通,致力于让大户卖出好价钱。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做到“凡举报、必查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要健全供销社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明确供销社服务“三农”工作的准确定位,保障供销社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农用物资,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探索成立农机专用合作社,发展农用机械“联合体”模式,对农田进行集中耕种、集中管理、集中收割,有效降低大户成本支出,助力粮食生产。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农耕体验产业和农耕文化产业,延长粮食生产的产业链。
以“研发增效”为重,保住科技“动力源”,跑出“藏粮于技”的加速度。“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因此各地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让科研单位没有经费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增强种源安全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对土地平整、播种插秧、水利灌溉、施肥打药、除草驱虫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科学的指导。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引导大户种植再生稻等其他改良品种,并积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确保合理用药,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不破坏耕地红线和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发展“水稻+”生产模式。请农业部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推广“稻虾”、“稻渔”混养模式。在非水稻生长周期内,要积极有效引导大户种植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的经济作物,如蔺草、小麦、油菜等,争取在保证耕地全年不荒的同时,切实实现大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