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职这么忙,遴选怎么备考?
文| 豫立 总1813字
近日,众多考生走进考场,迎接遴选笔试。很多学员留言咨询,表示最近很忧虑,从报名到笔试只有三周左右的时间,平时工作很忙,想知道那些上岸的学霸们是如何备考的。今天结合过往优秀学员的备考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成功经验。
一、备考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耐力长跑”。大多数考生平时就没想过遴选考试的事儿,发布公告后选定职位才想起来订购教材、拿起书本、报班听课,甚至还有部分考生在考前一两周通过休年假、请事假等方式“临时抱佛脚”,以求“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然,学习了一定比彻底“放飞”、纯粹指望在考场上“碰运气”好得多,现实中也有一些人通过突击学习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想成为“大神”和“学霸”,把优势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捷径可言,要靠一点一滴的修炼和积累。一般来说学霸们的备考周期多在3至6个月,甚至还有一年以上、连年征战的。中央和各地的遴选考试时间相对固定,完全可以提前制定学习计划。一些学员抱怨工作忙、生活琐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参加遴选的都是在职公务员,大家面临的情况相似,学霸们并没有优势可言。“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所谓的没有时间大多数情况是一种“自我暗示”,给自己找台阶和退路。此外,准备遴选考试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杂,利用好上下班路途中、午餐后、工作间隙、晚上10点之后等碎片时间重复学习和记忆效果更好。
二、“备考圈子”和“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有名学员在成功遴选到部委后颇有感触的说:“圈子”太重要了!在参加遴选的前两年,虽然每次单位的几个年轻人都报了名,但下班后同事们不是约球打牌,就是吃饭喝酒,大家都不学习,恍惚中自己也认为“遴选就是去碰运气”。接连两次失败后,他痛定思痛,报了长期班,一方面通过老师的管理约束和付出成本的“内心谴责”培养学习习惯,二是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学友相互鼓励。当然,并不是说必须要报班才能成功,但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自觉性较差和缺乏学习紧迫感的考生,一定要找到一起备考的“战友”,在遴选路上相互帮助、你追我赶。白天工作忙,刚想找个“借口”晚上“放松下”不学习了,但是有等着你的小伙伴和被比下去不甘心,在咬牙坚持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每天学习的好习惯。这名考生在笔试班组建的7人“学习小组”中,第一年成功了2人,第二年又成功了1人。
三、知识体系既要“高大全”也要“有的放矢”。我曾在线下班中翻过很多学员的笔记,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名高龄考生(即将年满35周岁)写满了4个笔记本:一本总结领导的讲话、一本整理案例分析题型、一本总结大作文框架和金句、一本记录各地每年的真题。要想在考场上“所向披靡”,必然要“心中有数”,在平时搭建好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介绍一个有效的方法——“白纸整理法”。以案例分析题学习为例,拿出一张白纸,从概括总结、描述评价、分析决策等分类型整理,逐一写出该题型的特征、分类、答题技巧,并回顾一至两道例题。在整理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路不清晰、记忆模糊的,迅速“找补”巩固。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特别适合在职备考使用。与此同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历年真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题型进行专项练习。近年来,一些地方组织的遴选考试紧扣本地实际,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材料和题型,这就要求我们格外关注当地时政热点;一些地区笔试中多次出现领导艺术和计划组织类题目,这就要多找同类题型巩固练习。
四、政策理论既要“活学”更要“活用”。今年是政策理论大年,今后一段时期出题的重点将会紧密围绕大会精神。在具体学习中,推荐“数字记忆法”。例如,将大会精神总结为“1122335556”:两个“1”分别是指大会深邃鲜明的主题和从现在起xxxxx的中心任务;两个“2”分别是指“两个结合”和“两个全面”;两个“3”是指新时代十年党和人民共同经历的3件大事及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法治保障、国家安全这3方面重点工作(极有可能是命题的重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较为全面的把握精神主旨,还可以通过对数字的直观感受,认知和了解不同数字对应的精髓要义。此外,“学”是为了“用”,在记忆的过程中要思考应用的场景。例如新时代十年党的3件大事,丰富下语言就可以成为大作文中最有力的论证;五个必由之路结合题目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发展保障类题目的对策等。
没有天生的“大神”,只有拼出来的“学霸”。希望大家放下顾虑,卸下包袱,从今天改变、从现在开始,走上我们自己的“学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