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第二轮的破冰者是自由讨论中的第一枪,很多同学都想拿到这一血,为自己后面的讨论开个好头。但这一血真的这么重要么?怎么样才能拿到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聊聊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破冰”。
大家都认为,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第二轮第一个发言的就是破冰者。但从考官的角度来讲,破冰者不一定是第一个发言的人,而是需要起到破冰作用的人。也就是说,即使你是第一个发言,但如果你说的内容没有起到“破冰”的作用,也无法称之为“破冰者”。
那么破冰的作用是指什么呢?破冰指的是打破团队成员之间疏远、分离的状态,达成团队合作及培养互相的默契及信任的作用。对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第二轮来说,第一轮的个人陈述,每个人都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正是出于一种疏远、分离的状态。而第二轮即将开展的自由讨论,如果大家不能行成一定的共识,还停留在自说自话的状态,就很难保证整体的讨论节奏。因此,破冰者要能够凝聚共识,将小组的讨论方向和讨论主题进行集中。如果第一个发言的人没有做到这一点,还是自说自话,重复第一轮观点的话,虽然他第一个发言,但仍然不是破冰者。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成为一个破冰者呢?实际上,第二轮是以小组整体的身份进行讨论,你可以想象就算是自己回答第二轮的问题,是不是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就是第二轮破冰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破冰者本质上是规划者。因此,破冰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发言内容。第一,高效制定出选择标准。在基于题干信息的基础之上,细化为一些能够量化、容易比较的维度,便于不同选项间的对比,制定出这道题目的最合适标准。第二,采用分类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在多选的题目中,从题干或者材料中找到分类依据,将题干中的选项分成几个大的类别,以类别为基础,在不同的类别中比较,选出最优选项。第三,从选项的集中度入手。通过记录第一轮组员的选择结论,从中分析出小组最容易达成一致的结论。当然,从集中性入手,要通过集中度高的选项的探讨中明确大家倾向的标准,这样才不会拘泥于单个选项的探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当然,除了对选项结论的推进,在破冰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讨论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进行规划,但要注意提出时间标准时不要太过于具体或者绝对,比如可以说“大概8-12分钟的时间”。如果别人提出时间规划,只要基本合理不用去质疑,可以提出结合讨论的情况动态调整。
总的来说,破冰的技巧和要点虽然看起来比较多、比较复杂,但却是可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准备,这样才能在这一两分钟的发言中简要精要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想,为后续制定讨论方向和讨论重点。成为小组真正的破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