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卖小哥“变身”公益寻人志愿者、食品安全监督员,自学考研成功等励志故事屡次登上热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逐步增多,对公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激活党建对新就业群体的引领力和服务能力,释放党建促新就业群体发展“引擎”作用,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关键课题。
抓实“主控程序”,精细覆盖促团结。新就业群体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新就业群体通常工作在“云”端,走在路上,其分散性大、流动性强的职业特点要求党组织的组建和覆盖需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要统筹谋划,分类施策,把稳新就业群体“方向盘”,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对于党员数量较多的,要在主营业务板块、核心业务部门、主要事业集群单独组建;对“超大”党组织要实施精细化分散重组,促进“瘦身强体”。对于党员人数较少、相对分散的,要根据服务地、居住地、配送线、网点等场所,结合“无人经济”“数字治理”“共享平台”等各业务链条,鼓励实施就近组建、挂靠组建和分类联建,促进党组织形式向流动党支部、线上党支部倾斜,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更加高效便捷,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强化“渲染组件”,精心优化促提升。由于新就业群体学习时间较为“碎片化”,优化党建服务氛围、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对于强化感召力、提升组织认同感至关重要。要发挥街道、社区及“两新”党建指导员、组织员力量,依托党建文化墙、红色读书角等资源优势,吸引新就业群体主动“亮身份”,积极参与组织生活。要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党建云课堂+红色学堂”教育模式,通过“城市红色先锋”“智慧党建”等公众号、小程序,开设“1+N”课堂,设置“党建+电子商务”“党建+共享生活”等专项课程,结合感悟抗联路、重温入党誓词、提技增能专项实践活动,寻找更多党建与新业态的契合点,以点带面强化新就业群体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增强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升新就业群体行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促进新就业群体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续航模块”,精准服务促效能。新就业群体战斗力强不强,与其职业状态和社会获得感、参与感息息相关。要依托“党群一张网”一体化服务平台,开设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专属“求助通道”,对于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权益保障、法律咨询等方面高度关注,下大气力传导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为新就业群体蓄势增能。要持续探索新就业群体“红色解压室”“绿色便捷区”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直通车”式心理疏导、“保姆式”便利服务场所,通过举办“圆桌座谈”、提供“儿童托管”等方式,释放新就业群体压力,有效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要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基层治理,依托兼职“网格助手”“红色公益+社会服务”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在社会治理中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带动更多新就业群体向往党组织,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