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总书记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贯通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就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
“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强调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把任务落实下去。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总书记明确要求:一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二要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三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留出一定过渡期,加强政策引导。四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五要选准突破口,持续发力、协同攻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必须回答好谁来种地的问题。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字里行间,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亿万农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提出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二是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节本增效。三是出实招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既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也不能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保障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既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以身作则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算了一笔账:“据有关机构估算,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数据也会令人警醒。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越是损失浪费严重的环节越要抓得实;要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取得更大成效。
“树立大食物观”。翻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就树立大食物观提出两个方面要求:一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二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其他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大豆和油料生产,抓好生猪和‘菜篮子’工程”。
“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衡量一个地方领导干部得不得力、合不合格,“不仅仅看GDP、能不能抓上几个项目”,“更主要看是否按照党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局部服从整体,把粮食安全这类党中央交办的大事要事办好办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很明确,“现在关键是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责任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