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为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有什么样的水土,播撒什么样的种子;有什么样的资源,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产业振兴,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优势,选择适合种养的类型、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健康的乡村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关键要充分挖掘、激活本地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如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
“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丹东草莓,赣南脐橙,延安苹果,大同黄花,潜江小龙虾……近年来,许多拥有显著地理标识的产品,进入市场、融入生活,深受消费者喜欢,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百姓致富。实践证明,发展特色产业,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换言之,产业发展只有富有特色,走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才能脱颖而出、占领市场。这意味着,产业振兴不是简单的发展某一种产业,而是要找准着力点,既深挖地域生态和文化价值,又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产业振兴,要植根农村,更要跳出农村。一棵苹果树、一个苹果园,除了种树、养果、收获之外,还有分拣、包装、物流、销售、电商等环节。小小特色产品的背后是一条产业链,只有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更多更好地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这就必须要在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坚持精准发力的基础上,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各地各部门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和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高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做好这篇大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苦练内功,让产业发展越来越各具特色,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定能为乡村振兴夯实强大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