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网民数量已超10亿,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会上网。如何扶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互联网大国的“数字红利”,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根据《方案》,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年会上,专家学者们建言献策,呼吁建设包容的老龄社会,消除数字技能的障碍,使得人人共享数字平等。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说,我国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十四五”时期,特别是从2022年开始,第二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据预测,“十四五”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200万人;到“十四五”末,全国老年人口将新增6000万,总数超过3亿。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社会划分的标准,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年化阶段,即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认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从乘坐公交到医院看病,大量数字技术应用到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中,大大提高了社会精细化治理的效能,但也使得老年人数字融入成为突出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要人人都会用互联网吗?会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什么?”杜鹏表示,老年人学会上网,确实有助于获取新闻信息、丰富个人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帮助老年人能够通过互联网扩大社会交往、参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他呼吁,建设包容的老龄社会,减少数字技能的障碍,消除与数字化应用相关的偏见和歧视,使得人人共享数字平等,为社会上所有年龄群体的人提供跨领域、以人为本地使用数字技术的权利。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健康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成波认为,健康素养是一种能力,即查找、获取、理解、运用、辨别健康信息的能力。当前,受教育水平、收入差异等影响,老年人面临的健康素养问题,主要体现在数字鸿沟上。
他指出,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转型阶段。政府、学界、媒体都应加强健康信息质量建设,加强健康信息发布的把关。相关的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创新技术,监测、预警、屏蔽不健康、不规范、不准确的信息。同时,应加大线下的人际和社区健康知识传播,与线上传播有机结合,使智慧康养成为现实。
材料2:满街都是挂着空车牌的出租车,但王平招不到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