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热点
让老旧小区成为更高品质生活空间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驶入快车道。近5年,全国改造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极大改善了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不久前,住建部负责人介绍,2023年有望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让2000万居民获益。政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不懈努力,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几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老旧小区出现失修、失管、失养,以及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亟待改造。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投资,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社区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载体,老旧小区改造要在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方面下更大功夫。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也就是说,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注重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要考虑如何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比如,除了加装电梯、完善配套设施等,还应考虑在小区及周边配建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理发店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仅要增加公共活动场地,还应进行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
这并不是说要进行大拆大建,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微改造,让居住在老旧小区的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事实上,一些地方已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江苏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适宜推广应用技术手册(试行)》,整合了适老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等理念,提出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空间优化等技术体系,并列举技术要点,提供“菜单式”改造清单。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改造重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定能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惠及民生的好事做好。
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治理水平息息相关。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房屋和环境的翻新,更是在基层推进的一项社会治理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就在居民身边进行,应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过程请居民监督,改造后问效于民。将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有助于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实现治理“软件”的同步升级,才能让社区始终葆有生机活力。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群众殷切期盼。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定能使社区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进一步推动实现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飞跃。
周人杰;《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0日 第 05 版)
议论文
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
院坝会上,乡镇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事,大家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走村串户,机关干部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仔细记录……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这样的调研,既有益于解决问题,也密切了干群关系。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调查研究要用心用情,既要身入,更要心至。
身挨身坐,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北京考察调研时,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甘肃定西元古堆村,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调查研究就是要“和群众坐一条板凳”,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坐上老乡炕头,有了拉家常的氛围,大家就愿意掏心窝子。
心贴心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开展调查研究,就要让调查对象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进而察实情、取真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坐在办公室里得不到、通过文件材料也不易看到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敞开心扉、深入交流,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收获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因此,必须识民情、接地气,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开展调研,营造良好氛围、让群众想讲愿讲是前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调查研究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以调研实效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前进道路上,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我们必将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
向贤彪;《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0日 第 04 版)
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阐述,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切实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我国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为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生活、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合力。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使命,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持续推进良法善治,以良法善治护航人民美好生活。要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一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制度,确保立法既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又反映人民意愿,切实管用有效。统筹推进法治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从制度层面坚决防止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利益。法治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才能有力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走好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把依法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履行法定义务,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党燕妮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0日 第 09 版)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我们要把握机遇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加快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
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既不能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持续保障国家安全和强盛。
让科技更好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的民生导向日益突出,成果造福千家万户。比如,5G全场景应用与整机研发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更多便利;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一批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投入使用,降低了医疗成本;水稻、玉米、小麦等三大主粮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坚持科技发展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将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万劲波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0日 第 09 版)
理论知识
团结奋斗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核心阅读
我国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国上下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抗击疫情、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前进道路上,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目标越是宏伟,越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我国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国上下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抗击疫情、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奋进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抗击疫情需要团结奋斗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密码。一百多年来,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三年多来,从原始株到德尔塔、奥密克戎,病毒不断变异,只有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和手段,加强科技研发攻关,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统筹,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只有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保障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防控救治、保障群众生活、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行,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缺一不可。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团结一致、携手奋斗,落实落细各个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这次疫情也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考验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无论是阻击病毒的传播蔓延,还是抵御全球经济衰退,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都需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遗憾的是,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一些政客出于一己之私,散布谣言、抹黑他国,在需要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时候,忙于转嫁矛盾、“甩锅”推责,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在世界各地的反复肆虐。实践证明,面对传染病大流行,搞政治操弄不仅丝毫无助于本国抗疫,还会扰乱国际抗疫合作,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大伤害。
依靠团结奋斗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三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同心抗疫,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治理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没有全党全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什么事也办不成。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建立起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区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有力保证。正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在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这与一些国家选择“躺平”、寄望“躺赢”的消极防疫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在思想上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道路指引,才能牢牢掌握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有效应对疫情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辩证思维,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
在行动上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打赢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斗争,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奋战在前、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在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各行各业共克时艰,14亿多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坚韧团结、和衷共济,共同抵御疫情重大挑战,最终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与此同时,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世界各国共克时艰。我国本着依法、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同时,坚持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给出了团结合作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案。
团结奋斗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
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前进道路上,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目标越是宏伟,越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共同抗击疫情,充分展现出我们党是最讲团结、最能奋斗的最先进政治力量。党的远大志向和抱负赋予共产党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强大动力。14亿多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一定能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依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还要依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上的同心同德激发行动上的共同奋斗,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筑起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团结合作是应对共同挑战的人间正道。面对疫情大流行,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搞病毒污名化、溯源政治化同团结抗疫的精神背道而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从根本上回应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共同诉求,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不仅是应对疫情的正确选择,更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我们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何虎生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0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