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这是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说的话。“自找苦吃”这四个字,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培养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和品格,更好地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意义分析
“自找苦吃”是一种态度。老人们常说,吃苦是修身,吃苦是吃补。“自找苦吃”不是为苦而苦,而是为了锻造藐视苦难、战胜苦难的乐观态度。如何做到“自找苦吃”?翻开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知青经历,或许就能从中找到答案。十里山路,挑沉甸甸的两捆麦子长时间不换肩;寒冬腊月,第一个跳到粪池里去起粪;打坝夯石,满手掌的水泡磨出了血也从来不“撒尖儿”……在黄土高原深处的梁家河,知青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成为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这启示我们,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勇闯“自找苦吃”这一关,有助于磨炼坚强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从而更加快速地成长起来。
“自找苦吃”是一种淬炼。苦是对环境、形势、局面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人意志品质的一种检验。青年人正值成长黄金期,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乡野,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青年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在实践中摸索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用自己的苦换来乡亲们的甜……无数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就选择了成长。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不畏艰苦、不避艰苦,适应艰苦、战胜艰苦,通过“自找苦吃”锤炼党性、砥砺初心、提高能力,努力成为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时代新人。
“自找苦吃”是一种财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哲人有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对青年人而言,“自找苦吃”所带来的,是宝贵的知识、技能、经验,是百姓的信任、支持,更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相反,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如果选择“佛系”,那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峰;如果选择“躺平”,那就难以领略极致的风光。正所谓“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要摒弃任何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心理,多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努力在“自找苦吃”中求真知、壮筋骨、长本事,在千锤百炼中干出新业绩、闯出新天地。
结尾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青年人要自觉摒弃骄娇二气,敢吃苦、会吃苦、能吃苦,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主动到吃劲岗位上磨砺自己,去最艰苦边远的地方摸爬滚打,接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努力铸就“自找苦吃”的精神品格,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向上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