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干部,干字为先。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文批“躲事儿”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见事儿就躲、扛事儿就软等现象。“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大力发扬斗争精神,让“躲事儿”干部“再不躲”。
以精准问责,让“躲事儿”干部“不敢躲”。“躲事儿”干部不作为,肩膀担不起“四两重”,对党的事业秉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俗话说,教育十次不如问责一次,要通过“带电的”规纪、精准的问责,强化“躲事儿”必纠、不担当必挨“板子”的观念,进而正风肃纪,增强自律意识。对“躲事儿”行为,党员干部必须怀揣赤子丹心,旗帜鲜明地亮出态度,给出压力,标出红线,发出红黄牌,必须扎紧党规党纪的篱笆,强化党员意识,亮出党员形象。让少数“躲事儿”干部从内心深处,彻底摒弃个人意识中“躲”这一选项,强化面对各种困难“迎”的勇气和决心,真正兑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
以算清大账,让“躲事儿”干部“不能躲”。初心不忘,方得始终,困难面前的进退、取舍,不能只算“小账”,要常从党史英雄中汲取“算大账”的智慧和力量。“国产土专家”于敏在个人爱好和祖国需要面前选择服从组织、三换专业;“开山岛苦楝树”王继才在个人“小日子”还是驻守开山岛上给出了守岛32年的无畏选择;“扶贫之花”黄文秀在留大城市过着“小日子”还是投身脱贫事业上给出了返乡的选择。人生在世,为所当为、往所当往,面对百姓急难愁盼事,党员干部不能只算“个人账”“麻烦账”“眼前账”,还要算“大局账”“初心账”“长远账”。惟有把初心、个人、职责摆进去,把使命、担当、责任扛起来,才能挤压内心“躲”的念头和想法,让“躲”再不能张口就来、心安理得。
以过硬作风,让“躲事儿”干部“不想躲”。“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唯有自我加压,勇于“自找苦吃”,涵养过硬能力、作风,方能给出“不想躲”的主动担当。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常修理想信念的“必修课”,修“一辈子”而非“一阵子“。少数干部之所以躲事,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骨头软了、精气神自然就松了、散了、缺了。另一方面,从被动的“不敢躲”“不能躲”到主动的“不想躲”,离不开栉风沐雨的实践历练。“躲事儿”干部中,有些确属不懂不会而畏难逃避。对此,要善于从百年党史和新思想中汲取力量,不做“温室之花”,在战风斗雨中砺精神,多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多做一做“热锅上的蚂蚁”,本领有了、能耐大了,又有谁愿意一怂到底,遇到事情便如“鸵鸟”一般埋首入沙堆,自欺又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