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的职责可概括为“三办”——办文、办会、办事。这个“办”字,中间是个力,做事要下力气。力字有两点,一点代表汗水,一点代表泪水,在机关做事既要付出辛劳的汗水,又要付出辛酸的泪水(张传禄语)。
——题记
大校战友张传禄,机关工作三十多年的这一感悟,勾起了我对机关工作的回忆。
一个“办”字,涵盖了机关工作的全部——办文、办会、办事。
我在机关十一年,后半段的主要工作是“办文”,就是摇笔杆子写文章。不过,我写的很多文章与发表无关,主要是给领导作讲话稿参考。
写讲话稿常常是临时受命,活儿要得急,而动脑筋爬格子又往往是越急越不出活儿。熬夜和不出活儿的着急和压力可想而知,这应了“办”字的那个点——辛苦的汗水。
领导开会讲话,即席发挥的成分很多,越是水平高的领导越喜欢甩开讲话稿。但是作为文秘人员,为领导准备讲话稿却是必须的工作。所以常常是用心拟就的讲话稿,到了领导讲话的时候却被搁置一旁。
这很正常,却让那个辛辛苦苦的撰稿者有些做无用功的挫败感,这便是“办”字的另一个点——辛酸的泪水。
记得那次我去昆山出差,从南京乘绿皮火车,咣当四五个小时到达昆山,还没住进宾馆就被告知副厅长连来两个电话催我返回,是为省领导两天后要参观全省首次计算机应用展览会准备讲话稿。
我知道撰写这个讲话稿的工作量非同小可,要写全省计算机产业和应用的情况,还涉及一些科普知识。于是速返南京。
到了南京火车站,竟一时打不到车,正着急着,一个摩的司机凑上来说“十元,马上出发”。从没坐过摩的,为了赶稿,心一横就上了车。摩的在夜色中轰鸣着上了路,那人甩出一句“车费二十元”,并恐吓说,你上了我的车就没得争了,安全第一。
为了赶稿,连愤愤和争辩都免了。回到家找材料翻报刊,铺开稿纸绞尽脑汁。那时没有电脑和网络,一切都靠手工和古纸堆,稿子写完还得工工整整地誊写一遍。
第二天,脸色蜡黄地去交了讲话稿,却被告知,又有一位省领导要来开幕式,还要再写一篇讲话稿。
两个领导在同一个会上讲话,讲话稿的内容和风格都应该有所区别。这展览会,让我拼尽了洪荒之力。
展览会隆重开幕。那位职务低一点的领导基本照我的稿宣读,那位大领导有自己的秘书,我写的稿只是为他的秘书写稿提供一个行业素材。
虽然知道这是写讲话稿的惯例,但写文章时却一点不敢马虎,那开篇的精彩,收尾得漂亮,还有内容的充实和贴近受众,都力求完美。写文章不养人,每完一稿,人像生了一场病。
机关那些年,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为他人做着嫁衣裳,没有叫过苦,这是在部队就养成的做事习惯,到了机关,更注意融入这里的文化,为人低调平和,不争不怨。
这看上去有点简单和愚钝,换来的却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好,记得有一年还被评上了“优秀党员”。
厅领导外出开会对人介绍我,就一句话:“这是我们的笔杆子”。没有表扬,却让我很感温暖,这是对我辛辛苦苦“办文”的最好认可。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机关工作多有诟病,认为“一张报纸一杯茶”养着闲人,这难免片面了一些。
以服务和保障为主的机关工作,不仅有大量程序性事务性的工作,还有很多突击性临时性的事情,来了任务就忙得昏天黑地。这种工作还很难出政绩,所以机关干部既要耐得住寂寞又要任劳任怨,甘愿付出汗水和泪水。这也是机关文化的一个特征。
回望我在机关的“办文”历练,也是一笔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无论“为文”还是“为人”,都为我后来做记者打下了好底子。
附部分老领导、“老机关”感言:
茶谜:丽华,知道你能写,但没想到你也为领导讲话受不少罪。一般是男人干的活,少有女同志干,我见世面少,你是头一个。
于天松:丽丽机关"办文",朴实,亲身的体会,我理解,也有同感。说写讲话稿不养人,写完了像得一场病,说得太好了。在党八股的影响下,写首长讲话枯而无味。有水平的领导,喜欢提供资料。考虑首长口味,问题写多了写重了都不行,受限制。不如自已写篇小文痛快。我在军区宣传部时,给军区首长写过两次讲话稿,还不是我一人写,都不顺利。宣传部领导把关,政治部领导把关,很难过关。咱没有关羽那本事。
姜传尧(长城):@高丽华 丽华姐中午好!《机关的“办文”时光》写的好!堪称机关干部的一门教程。经历丰富,体味深刻!
王少荣:《无题》读丽华给领导写讲话稿,颇有感触。在军、师机关,没少给首长写讲话稿。其中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受命的压力,交差的轻松。还有哭笑不得的无奈。一次给首长写讲话稿,时间紧迫,开了通宵夜车。把时下《红旗》上,《解放军报》上的新鲜词都抄上了。哪知首长边看边划拉,基本上没剩下多少了。首长把稿退回责令重写。一来时间紧迫,二来实在也没有新词了,首长是老红军,文化水平不高,好糊弄,不像李耀文魏伯亭等首长,一个词一个字也马虎不得。我将首长基本划拉光了的讲话稿,前边放后边,后边放前边,又重新抄写了一遍。送给首长后大受表扬!说什么改的好!改的好!交卷以后,心里感到真不是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