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工作比较复杂,也是政务礼仪集中的场景,下面按照接待访问团的时间顺序,从打电话联络一直到送行,讲述接站、见面、介绍、乘车、会场、宴会等各种接待礼仪。
先说打电话。
电话经常打,但电话礼仪知多少?首先要了解电话与礼仪的底层联系。
第一,你的声音,是他的第一印象。电话里只能听到声音,双方只能从语气上分析对方。因此,要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清晰、亲切、悦耳,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问……
第二,你的态度,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中国是熟人社会,对熟人和陌生人往往是两张脸,而在礼仪方面,对陌生人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人素质。尽管打电话不见面,但请相信:一个人是笑着打电话还是黑着脸打电话,电话的另一端的人是能够感受到的。微笑,别人“听”得见!
第三,你的回答,是单位的形象。回答尽量不用负面语言,对方电话打错了,或者需要转接的时候,特别能体现单位形象。最忌讳的话是“我不知道”,不知道可以说“我给您打听一下”“我给您问问”。
具体操作中,如果是给对方打电话,应该:
1.草拟内容。将要沟通的事情写下来,一样一样地落实,避免反复拨打、重复询问,既占用了彼此时间,又给对方留下不靠谱的印象。
2.选好时间。工作电话尽量在工作时间打,除非特别紧急。重要的事情不要在周五下午跟对方联系,因为第二天是周末,到周一回来上班,可能沟通的事都忘了。外国政要、企业会利用这个时间发布不好的消息,以减少关注,减轻事件发酵带来的负面影响。异性更不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打电话,特别是晚上不要打电话。
3.拿起电话后先确认对方的身份。中西方打电话的习惯不一样,西方人拿起电话会自报家门,中国人多是主动询问。其实二者的原则是一样的,都是把方便让给别人,西方是把方便让给拨电话的人,中国是把方便让给接电话的人,都是讲礼仪。
4.可以配合短信或者微信。初次沟通可能没有对方的微信,所以要结合短信。很多情况下,层次高的人可能不接陌生电话,所以发信息告诉对方自己是谁,有什么事情,这样沟通效率更高。姓名、电话、地点之类的内容尽量短信发给对方,以提升准确度,也给自己减少麻烦。
5.不受对方情绪影响。电话跟面谈不一样,观察不到对方的真实情绪,只能通过语气来推测,而推测往往是错的。比如听到对方好像在应付,真实情况可能不是应付,而是正在处理另一件棘手的事情,但出于礼貌,你这边的电话也不能挂,所以才会出现嗯嗯啊啊的情况。这时,不要受对方情绪的影响,冷静地把需要沟通的事情说清楚即可,或者另约时间再次通话。
如果接听电话,应该:
1.及时接听,不要让对方等待太久。
2.回应对方的身份询问。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问对方是不是某某单位,对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你找谁?”给人的感觉很不好,好像被审讯。
3.做好记录。沟通的细节要记清楚,特别是时间、地点、对方职务等,以便向领导汇报。要养成打电话随手记的习惯,任何电话都做记录。对方说完之后,要向对方复述一遍进行核对,确保准确。如果能复述一遍,那么90%以上的沟通差错会被消灭。
4.不要立刻挂电话。有些讲礼仪的讲座或书籍会强调挂电话的先后,现实生活中这并不是问题,只是确保双方的交谈结束就好,等几秒钟,听到那边没声音了再挂比较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