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类题目相对于结构化面试的其他几类题型来说,考察的频率相对低一些。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自我认知类题目比较容易与其他类型题目结合进行考察,比如综合分析类、人际关系类,通过交叉考察便可以达到考察考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效果。二是自我认知类题目的回答容易引发个人信息的泄露,导致触犯考场规则,对考生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结构化面试过程中,自我认知类题目虽然作为六大类题型之一,但考察的频率与方式与常规题型略显不同。在自我认知类题型的备考过程中,考生也存在着一些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我们结合考生在实际备考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逐一剖析,为考生准备自我认知类题目提供建议参考。
一、过度强调答题技巧,忽略自身实际情况的问题。答题技巧是我们打开面试之门,夯实面试基础的重要方法。但很多考生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自我认知类题目到底考察什么。自我认知类属于看法类题目,要表达的是我们的观点。即使是如何看待自身,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作为支撑,技巧只是辅助而已。有的考生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标题的工整对仗,没有在备考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剖析,作答起来就会显得斧凿痕迹过重,降低交流沟通的效果。
比如说自我认知类题目,请谈一谈你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除了要遵循“围绕岗位谈优势,避开岗位谈不足”的基本原则外,一定要认真的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答题即是工作和生活,只有对自己深刻的剖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够真正的把题目答好,这是我们回答的基础。再比如说岗位匹配类题目,题目可能会问你,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岗位?从思维的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深入考虑自己到底为什么报考这个岗位,进而对自己报考岗位的动机进行梳理分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有的考生为了一个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考官喜欢的答案,进行岗位假设和包装,偏离自身实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有的考生报考的是卫生系统,自己就想方设法的组织出一个自认为完美的答案:自己从小爱好医学,自己对卫生健康事业充满热爱。甚至有的考生本身不是医学出身,为了表明自己的专业水平,说自己是医学专科毕业。这种方式非常不值得提倡,也是非常危险的。这从个人品德的角度来看,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此,在自我认知类答题当中,一定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明确答题方向和答题重点。
二、表达叙述啰里啰嗦,表达不够简练清晰的问题。表达啰嗦通常出现在事件陈述类题目或者以自身事例证明观点当中。一方面,因为事件陈述类题目通常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一旦讲述自己的故事考生就容易长篇大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其实从这个层面来说,如果我们答题来源于生活和工作,那我们的答题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但如果单纯从自我认知类题目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避免重复啰嗦的情况发生,就需要我们在备考过程当中有意识的提炼一些自己的典型事例,进行充分的总结精简,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另一方面,事件陈述类要求我们必须有紧凑的剧情甚至是跌宕起伏的表达,绝不可泛泛而谈,令人昏昏欲睡。否则,即使事件表达精炼,也无法引起考官听下去的兴趣。比如,请你谈谈你工作中最成功的的一件事情,并谈谈你的启示。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要思考,最成功和成功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是最成功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说,考生描述的事情必须是最成功的事情,而且要在事件的陈述中要体现出来。这个“最”字就要求我们在答题中要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要有强烈的对比,通过表述体现出这件事情的完成真的是太成功了。这才是对题目最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啰里啰嗦说半天,都没有体现出这件事情到底为什么这么成功,那这道题的作答就不是一次成功的作答了。
三、答题语言不够丰富,不能人融入自身情感的问题。要有真情实感是我们对看法类题目的基本要求。不管是综合分析类题目还是自我认知类题目,都必须以感情为基础进行表达。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对于自身的优点缺点来说,基于自身的表述必然是有感情的,而脱离自身的表述必然是虚假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真实的有感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岗位匹配类题目中,有的同学问到:自己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父母想考遴选,报考的这个岗位,自己在面试中能不能说。我的看法是完全可以说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但要注意,在表述中不要过度的目的化和简单化,让考官感觉你就是为了家庭来的或者你仅仅是为了家庭而来的。一定要分析出稳定的家庭环境与工作之间的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家庭稳定和睦,自己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推动工作、开展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从大的方向上说,真实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可以表达的东西,但是不要过度直接,给人不适的感觉或者引起别人的误会。这就要求我们在作答自我认知类题过程中要挖掘真实的想法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达,既要保证作答的真实性,又要中肯的进行表态,以获得考官的认可和赞同。
自我认知谈认识,认识自己是开始。面试来源于生活和工作,考官期待以面试的形式,了解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要做真实的自己。面试如此,工作生活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