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遴选5年成功上岸的选手,回忆自己的遴选之路,也是一路坎坷,每当朋友问我一些备考经验时,我总是羞于启齿,总觉得自己远不如一次成功的大神。如今,陕西遴选公告已发,又有很多朋友前来咨询我,我想如果不能分享一些经验,不妨和大家来诉说一下我的备考教训。
五年备考路,我几乎踩遍了陕西遴选所有的坑。
遴选第一年,我摔在了“报名”的坑里。我刚刚进入单位是在乡镇街道党政办工作,工作繁琐繁杂繁忙,我无时无刻不想离开这里,看到遴选公告一发,我就迫不及地的准备去报名了。但是年轻的我忽略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获得领导的同意,这里也需要提醒大家,报名前就要征求领导意见,如果没有的话,就算考上领导也极有理由不放你,亲身经历。除了获得领导的同意,还有一个和其他朋友分享得来的经验,在岗位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限制条件多且招考人数大于1的岗位,当然你有特别想去的地方除外,因为这个报名方式会极大限度的缩小参与范围,避开萝卜岗位(虽然现在这种情况较少)。
遴选第二年,我倒在了“面试”的坑上。说实话,两年进面让我觉得遴选考试不过如此,所以在备考面试的过程中思想懈怠,心高气傲的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看不起范文,觉得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文章一律不看,甚至觉得部分领导讲话稿又臭又长,毫无价值可言,现在回想起来范文和讲话稿里全是符合实际的对策、归纳总结的理论,而且已经是口语的模式,非常适合面试。二是懒得答题,总觉得自己文采好,能写出来就能说出来,除了面试现场认真答过一套完整的题,备考期间从未认真答题,当我在考场上因为紧张哑口无言,恨不得写下来内容给考官的时候,我才懂我的愚蠢,我面对的考试是面试,不仅需要优质的内容,更需要优秀的输出。
遴选第三年,“笔试”让我狠狠摔跤。连续两年顺利进入面试,让我觉得笔试难度不过如此,可是我忽略了顺利通过笔试的那两年,我一直从事着材料撰写工作,可是第三年我却因为工作调动去做了文明城市创建,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常常让我忙的焦头烂额,原来写材料时养成的每日1小时学习文章的习惯也没有保持,哪个曾经记满了好词好句的本子也早已落上了灰尘,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路和格局也没有打开,满足于以往肚子里的笔墨积累,好词好句也没有更新,当我“雄心勃勃”的站在遴选考场上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已经输了。
遴选第四年,我败在了考情分析上。这一年,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失败的种种经验,秉持着“事虽过三,绝不过四”的原则,做好了充足准备,但是我忽略了陕西遴选在不断变化的考情,笔试上由最开始的跟着大队伍,不创新、无特色,到如今紧密结合陕西实情,面试上虽然结构化仍是主流,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甚至会出现如竞聘演说、面谈考察、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文件筐测验等多种辅助考察形式,可以看出招考单位力图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对考生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测查,另外,面试由原来各级主管组织部门统一组织,逐渐出现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组织的新形势,这样一来考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而我忽略了这些细小的变化,没有对报考岗位的性质特点、近期工作进行认真研究,最终在面试环节惜败。
遴选第五年,我终于成功了。最后这一年,我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力求保持心态的稳定,我最常做的就是饭后散步,这算是给自己工作生活的一个过渡,接近大自然能够很好地调节心情、释放压力,散步回去继续看书,效率倍增。
回顾这些年的备考经历,我觉得备考带来的成长远比我考上新单位带来的多,通过遴选我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做事沉稳的大人,也更加明白人生中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付出都会有收获,或早或晚。如今,我也成为了遴选面试考场上的新考官,每当我看到那些稚嫩的、有朝气的脸庞时,觉得特别有力量,有希望,好像他们都是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