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务员遴选考试稍有研究的同学都知道,遴选笔试强调“干什么考什么”,考题更侧重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机关工作必备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办文办会办事”。从目前来看,市级以上机关最缺乏的还是从事过办公室综合工作的“笔杆子”。但通过许多案例我们却发现,最具优势的“笔杆子”却未必能在遴选考试中披荆斩棘,反而“折戟沉沙”的不在少数。因此,有必要通过这一现象,拨云见雾,追寻公务员遴选笔试备考的真谛。
一、“笔杆子”才能上岸,为何?
很多参加遴选笔试的同学都认为,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特别是“笔杆子”,在遴选笔试中占有巨大优势。分析缘由,无外乎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内容相近。办公室工作需要扎实的业务水平、文字功底和较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而遴选考试中的公文处理、案例分析以及讲话、公文、非法定公文写作都是办公室工作的日常和经常。二是方法类似。从北辰“遴选复习四要素”看,开展遴选笔试备考,无论是理论热点、案例分析、公文写作还是真题演练,都与“笔杆子”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相似相近,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三是目标一致。前面提到,目前机关工作最缺乏的还是“能写的人”,遴选考试大多数岗位也都是综合文字、综合管理等“苦差事”,而“笔杆子”自然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四是从众心理。遴选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不同,大家都是独木桥上的“过来人”,多数未从事过办公室工作的公务员,对遴选考试有一种天然的惧怕,觉得大家水平本来就相似,几年下来,与“笔杆子”根本无法抗衡,根本不考虑去认真准备笔试。
二、上岸的都是“笔杆子”,非也!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有很多“笔杆子”总是考不过“打酱油的”?我们认为,遴选笔试作为一种考试形式,与日常工作还是具有较大不同。如果不从考试特点出发,作针对性的分析和准备,“笔杆子”将很容易面临失败。一是材料不同。“笔杆子”特别是“两办”的同学们,要写总结,先让部门报总结,要写材料,先到网上搜材料,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存精,而遴选笔试呢,材料往往少得可怜,更多的靠调动知识储备,相较于内容全面,考察的重点更多是严谨的思维方式和清晰的逻辑关系。二是时间不够。有个段子好多人都听过:“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笔杆子”推材料写讲话习惯开夜车,“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而遴选笔试一般两至三个小时,一篇3000字讲话要求150分钟写完,这个时候更多地需要我们迅速列提纲、起标题、填内容,习惯于纠结于一词一句的笔杆子们会发现习惯已经养成,作答痛苦异常,时间不够分配。三是准备不足。虽然“笔杆子”在工作中阅读了大量文件,接受了很多相似的锻炼,但正因如此,“笔杆子”往往无视自身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考试有差异等客观事实,不大愿意按部就班系统准备遴选笔试,仓促应战甚至“裸考”,败北他人自是再正常不过了。
三、既然事实如是,积极应对!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遴选笔试和办公室工作的相同与不同,那么作为“笔杆子”、伪“笔杆子”,抑或办公室工作“门外汉”的你,该如何理清思路,理性备考?我们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基础要牢。基础要牢就是对遴选笔试所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要牢。比如北辰所总结的理论热点,必须掌握的的公文格式、公文处理流程;各种法定公文、非法定公文,领导讲话的基本套路和技巧,都要掌握,做到“补齐短板”。二是备考要实。遴选考试所有的考生都是在职公务员,都面临非常重的工学矛盾,时间异常宝贵,所以备考中一定要稳扎稳打,把各种热点、各类题型学深悟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切忌“一日看尽长安花”。二是真题要练。好多同学在备考中不愿意做题,尤其不愿意按考试时间开展真题演练,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一方面只有做真题才能找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好多考生已经好几年未参加过考试,已经把握不准时间节奏,甚至写上一千字都感觉手酸手痛,所以有必要通过真题演练来反复发现问题,反复找寻“当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