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平台的开通,为最大程度根治交通违法顽疾提供了全民参与的机会。可“随手拍”并非“随意拍”,市民在踊跃举起手机参与到纠正他人违法行为之时,也绝对不可任性而为。 【热点事例】 8月5日,北京交管部门“随手拍”正式上线,市民在日常出行中,发现机动车占用应急车道、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乱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可以随时拍摄举报。利用视频举报、拍照举报两种方式,市民仅需进行实名认证、登录平台、点击拍摄即可完成举报操作。对上传平台的举报信息,交管部门将组织专门力量逐一审核把关、调查核实,对属实的将依法处罚。 【观点视角】 在为北京交管部门点赞叫好的同时,有网友已经跃跃欲试。有人放言“我在马路上溜达一圈,拍几条举报视频轻而易举”,但立即就有人回应:你以为“编外协警”真的好当啊?充满兴奋与期待的街谈巷议间,北京交管部门因应科技发展大势,利用移动互联平台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尝试与努力再次上路。 【现象分析】 背景:北京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的超大型城市,闯红灯、违法停车、不按规定避让行人、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正反分析:“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平台的开通,为最大程度根治交通违法顽疾提供了全民参与的机会。可“随手拍”并非“随意拍”,市民在踊跃举起手机参与到纠正他人违法行为之时,也绝对不可任性而为,否则,极有可能把自己变成他人举报视频当中的主人公。 参与意义:“随手拍”平台的开通,既为广大市民参与交通治理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更是对市民综合素养的一次考验。如何学会界定哪些是交通违法行为,从而在举报他人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遵规守纪意识?怎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依照规范程序完成合格的违法行为举报?面对初期可能发生的,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导致的举报审核通过率偏低的状况,能否做到坚持不懈?所有这一切,考验的不仅是市民的法律修养、证据意识、参与社会管理能力,更是市民对这座城市舍我其谁的爱心、持之以恒的耐心。 【对策措施】 秩序:交管部门特意提醒,交通参与者在举报交通违法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安全,不得影响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通行。 标准:不仅如此,为确保交通违法行为“随手拍”举报的真实性和严肃性,防止P图、恶搞等不实举报的出现,交管部门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比如,市民使用“随手拍”功能程序之前,必须通过“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实名注册。比如,举报机动车行驶状态下的违法,视频不小于5秒,照片确保有明显位移;举报违法停车视频需拍摄12秒以上,两张照片需间隔10秒以上。甚至,连怎样拍摄最为常见的违法停车举报图片都有精细而具体的要求。 制度:动员广大市民关注交通安全和秩序,从多种渠道向交管部门举报交通违法,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拓展执法覆盖,督促交通参与者自觉遵章守法,形成警民共建交通文明合力,是此番北京交管部门搭建“随手拍”交通违法举报平台的用意所在,而公安部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以及《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又为搭建这一“全民协警”平台提供了法规依据。能否真正用好“随手拍”举报平台,尽快形成警民共建的合力,相关主管部门还需要把工作考虑得更加细致全面。 “随手拍”该用哪些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大家下载使用?怎样彻底打消举报人信息可能泄露的顾虑?如何在确保举报合规性的同时,加快后台审核的效率?怎样尽可能让举报人在第一时间获知查处结果?对于一些举报成功率较高的热心市民,可否通过某种方式予以表彰?可以说,“随手拍”平台的开通对于我们这座城市的交通管理者来说,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平台的开通,为最大程度根治交通违法顽疾提供了全民参与的机会。可“随手拍”并非“随意拍”,市民在踊跃举起手机参与到纠正他人违法行为之时,也绝对不可任性而为。
【热点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