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
通过制度创新净化消费环境
购物前能否查一查商家以往被投诉的情况?出现消费纠纷能否看看商家的调解成功率?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信息公示暂行规则(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份文件,该局拟将全国12315平台的投诉数据进行类型化公示,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净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当前,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与此同时,消费者仍面临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在消费决策过程中需要更多真实信息作参考。专家表示,推广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能够促使更多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和萌芽,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完善消费体制机制,多措并举保障好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向社会公开消费投诉信息,能够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更有力地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向社会公开消费投诉信息,可以通过强化信用约束和激励两方面作用,提升经营者诚信意识和守信水平,从整体上改善消费环境和商品服务质量。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市场公平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消费投诉公示,把分散的投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公示,能够减少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更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进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并不是企业“黑榜”,企业市场份额较高、交易量较大,往往发生消费纠纷也比较多。消费者不要单纯关注投诉数量,更要关注经营者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以及处理消费纠纷的效率。相关企业只有积极回应消费者投诉、积极处理消费纠纷,才能不断实现提质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社会消费的重要一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让千家万户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就能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丽鹂;《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6日 第 19 版)
议论文
扩大开放,推动外贸稳中提质
——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③
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10条汽车运输船的大订单让船坞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带动汽车运输市场需求高涨,折射中国外贸的活力和潜力。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2.1%。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凸显了韧性。尽管外贸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且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外贸呈现稳中提质的向好趋势。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势强劲,新市场、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提高了当前我国外贸的“含金量”,也形成了新增长点使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新产品塑造新优势。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外贸出口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相比于服装、家具、家电等外贸出口“老三样”,“新三样”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的特点。从“老三样”到“新三样”,出口产品的变化,折射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中国智造”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持续增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将为出口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新市场开辟新空间。在浙江宁波,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在湖南长沙,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激发中非经贸合作更大潜力;在广西南宁,将于9月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蓄势待发……一场场经贸盛会,见证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既扩大了贸易朋友圈,也拓展了外贸增长空间。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和10.5%。这启示我们,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必须加快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跨境电商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也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渠道。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持续释放,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环境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背景下,跨境电商以其低成本高效率,使一大批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助推中小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大市场。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将进一步激发外贸主体活力,提升外贸运行效率,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强调,“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高水平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不断创新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能进一步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罗珊珊;《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6日 第 05 版)
从根本上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
深刻把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以等不得的使命担当和急不得的历史耐心,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无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从本质属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实现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当前,创新不足和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能够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广泛人才支撑和有力消费拉动。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看,一些国家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导致经济发展减速、社会矛盾激化,教训十分深刻。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继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确保党始终赢得民心,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郭瑞萍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6日 第 09 版)
正本清源 固本培元
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见实效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对“以学铸魂”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为我们在主题教育中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在以学铸魂上下功夫见实效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在以学铸魂中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全面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以思想理论的坚定巩固理想信念的坚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筑牢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我们党在100多年的奋斗中,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经历无数风雨磨难,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在以学铸魂中筑牢对党忠诚,就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锤炼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切实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站稳人民立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靠的就是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以学铸魂中站稳人民立场,就要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文丰安为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6日 第 09 版)
策论文
数字化转型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其已成为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渠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力打造教育数字化的中国方案,在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实现了突破,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抓手,将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教育不仅是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还承载着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将赋能教师教研、课堂教学、家校社互动全过程,助力将乡村学校办成有活力、有乡土气息的学校,助力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加快推动城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目前,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超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当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着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意识整体有待提升、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同程度错配等问题。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要从整体设计入手,充分保障必要的信息支撑、人力支撑和财物支撑。笔者认为,在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助推城乡教育数字化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建设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体系。鼓励城乡学校组建跨区域智慧教育共同体,促进双师智慧课堂建设,通过结对开展教学活动等帮扶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共享,从而丰富乡村学校数字资源,拓展乡村学校资源承载能力。
提升乡村教师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促进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教师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支撑,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是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想提高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乡村教育数字化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须加快建设教师数字能力培养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共享资源,打造数字素养教育专家人才库,增加乡村教师数字能力研修机会。可以通过开展在地化培训,构建乡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路径与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升其教学理论与技术水平。
构建乡村数字教育服务体系,拓展新型乡村教育空间。一方面,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力量,着力搭建数字化教育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乡村当地条件的数字基础设施,补齐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另一方面,发挥乡村数字化教育示范点的带动引领作用,遴选经典案例,总结先进经验,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成效。
总而言之,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要在课程、教学、教师、评价等各个层面发力,以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为根本导向。加强我国城乡教育共同体互促共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使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各个环节,让教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支点,必将撬动更多带动乡村发展与振兴的人才力量。
(作者:岳永杰,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光明日报》( 2023年07月2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