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材料高手都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一点精神的人是不适合写材料的,材料高手至少应该具备这三种精神,不然肯定写不好材料。
第一,要有“文章不怕千回改”精益求精精神。一些年轻同志正确的写作习惯没有养成,自已还没有考虑清楚,或者虽然考虑了但不够明朗和成熟,就匆忙动笔,写到哪儿算哪儿,这样很有可能写出来的材料不过关,被领导否掉。领导否掉任何一篇稿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领导虽然事先交代了意图,但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比如更换主题、调整角度、增减内容等等,这时一般会有明示,按他的意见去改就是。另一种情况是,问题出在起草者自己身上,或者是对领意图领会不够,表达不充分、不准确,或者是没有体现领导本人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或者是对常年在抓的工作老调重弹没写出意,或者是华而不实、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动笔之前先把思路理清楚,开会讲话也好,发文件也好,主题是什么,目标任务是什么有哪些措施和要求,要通过领导授意或自我思考,基本考虑停当后制作成写作提纲,经领导审定后再动笔。这样,就可避免或减少返工修改甚至做无用功的现象。
第二,要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乐观主义精神。一般来说,凡重要文稿,起草之前领导应该交代自己的意图,让秘书写作时有所遵循。但有的领导同志不知是由于心里没谱呢还是有意给秘书锻炼机会,事先什么意图也不交代,只叫秘书们先写,写了再拿来看,不行再写,再不行再改,如此三番五次地折腾,虽然把人“改”得精疲力尽苦不堪言,但也是作者提高的一个过程。就写作锻炼的过程来说,稿子被推翻是常有的事,一次次被推翻,就是一次次通往成功的阶梯。失败是成功的通行证,这是任何文稿起草人员都不可逾越的,即使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大手笔也都有过失败的记录。同时要看到,在多数情况下,修改,其实是文稿形成的一道必经“工序”,是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那种综合性大稿、重稿,有时需要汇集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乃至基层干部群众意见而成,即使形成了初稿有时还得反复征求意见,往往经过几个甚至多个回合才能最终定稿。因此,面对文稿被推翻,不要怕丢面子、怕挨批评,不要担心领导和同事会认为自己没水平,而要迅速调整心态,认认真真把稿子修改好。这一点,对于初进机关的新手们尤为重要,只有反复修改,才能面面俱到,写出经典好文章来。
第三,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奉献精神。一些机关文稿质量太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这与一些同志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和质量意识是大有关系的。公文之所以是公文,就是这篇文章是用于公务,写出来后可能不一定是作者使用,有可能是领导使用。在一定成都上来说,公文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也就决定材料起草者必须有特别坚定、特别强烈的奉献精神,既要融“小我”为“大我”,又要变“为他人”为“为自己”。如果公文写作者斤斤计较,总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劫取”了,整天埋厌,满口牢骚,这样的精神状态是写不好公文的。公文写作需要有很强的敬业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把领导交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才会像搞个人创作那样认真对待公文起草和修改,追求文稿的高质量。有了这种精神,才不至粗制滥造,马虎了事,才会像企业生产产品、科学家搞科研一样不厌其烦地检验、测试,反复推敲打磨,不放过任何一点纰漏和瑕疵,力求不出次品和劣品。写文稿难,这是最累人、最烦人、最磨炼人的活儿,同时也是最能锻炼人,我们要战胜惰性,摆脱了平庸,就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把材料写好,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