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
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开设各类社团,让学生更加系统、规范地接触非遗文化;把非遗与美育、德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编演作品……近年来,西藏各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后继有人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前提条件,也是让特色浓郁、积淀深厚的非遗文化展现持久魅力的关键所在。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一次次参与、一场场讨论、一系列活动中,广大学生既可以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能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非遗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也要看到,不少学校在实践中,存在形式灌输多、内涵把握少等问题。着力活化非遗教育教学,既要在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上做文章,又要注重活动的延展性,引导青少年准确把握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增进学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非遗之花在校园绽放新的光彩。
非遗进校园,目的是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要“走心”,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开展文体活动。一方面,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讨论、学习,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另一方面,要将非遗进校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纳入学校教育教学长远发展规划,不仅要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而且还要让其长驻校园。
非遗是“活”的文化,需要学生将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在丰富实践中感受文化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比如,学生可在教师或非遗传承人带领下动手操作,了解非遗制作技艺。在数字技术加速演进的当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质资源,以多媒体平台扩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拓展非遗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让非遗文化真正在校园“生根发芽”。
(摘编自《西藏日报》,原题为《非遗进校园:“走新”更要“走心”》)泱泱;《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5 版)
创新消费模式是释放消费潜能有力之举
近日,重庆知名美食街区延长消费时段打造夜间经济,“深夜食堂”年均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湖南长沙促进美食、文化、娱乐等消费业态融合,通过嫁接情景体验赋予服务消费更多人文内涵……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为促进消费市场加速恢复,采取创新模式、优化服务、丰富形态等系列举措,推动餐饮、文旅、文娱、体育、会展等服务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基层这些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有益探索,充分展现了创新消费模式在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巨大潜能。
创新消费模式回应了消费提档升级的迫切需要。当前消费需求不断走高,消费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群众消费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新需求。无论是重庆倡导消费场景多样化、长沙促进消费业态融合化,还是福建三明推动消费品牌标准化、山东淄博城市营销流量化,都表明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正在引领消费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因时因地创新消费模式带来的服务消费提档升级,无疑为提升人民消费获得感注入了强劲动力。餐饮美食、旅游购物、人文历史,与山水城市融为一体,呈现给消费者的是独特、难忘的感受。“看山看水看风景”加速向“观文品史、感悟生活”转变。
创新消费模式促进了消费供给质量的优化提升。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对于畅通经济循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会带动国民经济各个环节优化升级,尤其能够促进供给端提质增效和供需更好匹配。在各方努力提振消费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火爆出圈”消费产品受到热捧,再次证明了活跃消费市场需要有创新、有品质、有特色的高质量消费产品与服务。冷链物流、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优化服务消费的供给质量提供了强大支持,创造了更多可能。
创新消费模式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传统美食文化的守“味”者大胆创新,让“民以食为天”的国人走到哪里都既能吃到家乡味道,又能品尝到各地美食。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古厝的良好保护,让一个个传统村落和街区焕发生机、转型发展,为文化传承注入崭新活力和时尚元素。新时代中国人民既热爱故里又向往他乡,既活在当下又追求诗与远方。通过创新消费模式,让服务消费融合更多文化要素、承载更多文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消费潜能释放仍大有可为。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积极效果有望在基层落实中进一步显现。不断创新消费模式,探索创造消费场景,既是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有力之举,更是真正激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刘钒,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20日 02版)
策论文
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互联网在便利群众生活、孕育创新创造、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树立系统观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不断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约束、道德教化、行业自律、技术监管等多种方式,推动网络综合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法治建设,一体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网络强国,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效能,需要继续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网络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确保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的正确方向;立足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与发展趋势,提高立法的前瞻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确保立法紧跟技术进步,回应网络空间治理现实需求;把握好发展和安全、活力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等辩证关系,以高质量的网络法治体系及其有效运行保障网信事业创新发展。
重视德治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网络空间容易出现表达情绪化、偏激化等现象,对于网络空间治理,德治不可或缺。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广泛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加强道德指引、强化道德约束,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培育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倡导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润网络空间、涵养网络生态。
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当前,要针对平台垄断、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数据泄露等社会关注的互联网治理问题,推动互联网行业加强自律。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树牢合规意识,把依法依规、遵守公序良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底线;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为原则,建立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平台治理规则,加强平台生态圈内部治理,营造良好的平台营商环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推动行业制定自律规范,促进互联网企业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体现技术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网络空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并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有效治理网络空间,离不开技术思维和技术手段,必须遵从基本的技术逻辑,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要理顺互联网“去中心”“去监管”的技术特征与网络空间“有中心”“有监管”的治理需求的关系,提升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驾驭能力,深入挖掘技术本身蕴含的治理潜能,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手段加强技术治网。只有善于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感知网络空间态势、强化信息监管、畅通信息通道、辅助决策施政,才能更好防范和化解风险,增强预防、发现、处置能力,赢得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动与先机。
(作者胡水晶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9 版)
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资国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国有企业在我国产学研用创新链条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肩负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大力推进科技攻关,努力掌握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上敢打头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各类创新资源统筹,以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为依托,牵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建立多种形式合作关系,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
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主动开放应用场景,探索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谋划阶段明确自主可控目标,积极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技术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促进技术产品的完善和迭代升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产业竞争力关乎国家竞争力,只有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应当放眼全球、主动作为,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促进我国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和话语权,坚持国际化经营方向。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通过对外投资并购、优化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品牌,强化全球价值链掌控力,增强主动运用、积极引领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共同“走出去”,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的互利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很多国有企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防”的底线、提升“稳”的能力,关键时刻发挥好兜底托底作用。
切实强化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服务和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国有资本对电网、石油天然气管网、江河主干水网、信息通信网等领域投入,加强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维护国家骨干网络安全。
切实保障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能源资源供给。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供给,优化国有资本在海外能源资源、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物流枢纽及远洋运输等领域布局,增强种业研发能力、海外粮源及国际粮食贸易掌控能力,扩大我国在能源、资源、粮食等基础性保障领域的战略纵深。
切实维护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国务院国资委将积极当好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者、推动者,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国有企业当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改善民生、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大国重器、强国基石。
(作者张玉卓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