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工随之出现。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这一角色转变不仅 对农民本身,同时也对城市市民造成不适,进而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一种表现就是农 民工被社会、城市的接纳度和融入度。农民工进入城市,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也是城市化 的路径选择。城市排斥农民工,农民工对城市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都 妨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调查发现,目前在河南的农民工不仅数目越来越多,而且从事 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但河南人对农民工的接纳程度并不是很高。
由于农民工没有该市的户口,很多权利就无法享受。在河南省会打工的农民工很大一部 分在工作两年后都有定在此居的意图,而其本人的户口都在农村,想要进省比较困难。目前 拥有河南户籍的外来农民工非常少。由于农民工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不懂城市的工作规则, 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体力劳动或服务行业。行业选择限制表现为农民工与城市人无法取得同 等的劳动资格,城市人所从事的很多工作,农民工仅仅因为户口而不被肯定。农民工与城镇 职工职业距离非常明显,白领阶层的外来农民工的几率非常少。在河南,有的行业、工种限 制甚至禁止使用外来的农民工。问题是这种情况还有一个代系传递作用,上一辈农民到城市 打工,由于没有良好教育,或者素质不高,这个因素会传到下一代农民工身上,使得新生农 民工被认为素质低下,如果新生农民工没有好工作,还会再传下去。这些因素会导致农民工 的就业难及企业的用工荒问题。从而使农民工的社会接纳度降低。
农民工的权益有时候根本无法保障,更不用说享受权利与福利。农民工的政治权益也不 乐观,农民工由于他们独特的身份特征和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政治参与方面的弱势 地位。虽然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都下达很多关于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的规定,但实际问题解决 率还是很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安全无法保障;部分企业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导致近 些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不发、因工伤而无法医治等事件屡屡发生。 近些年来,外来农民工的数量增加,加上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的影响,市民对于农民工 的印象已有所改善,但从市民的心理上接受还是比较困难的。外来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动很少。 很多市民对于农民工的印象还停留在素质低下、野蛮粗俗的群体,有恐惧心理,不愿意与他 们有所接触,并让自己的子女减少与农民工子女的接触,导致农民工与市民的隔阂加深。这 是外来农民工在城市融入度上最直接的反映,隔阂使外来农民工从心理上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问题:你是政府综合部门的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就我省如何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 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里人”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措施。(400 字以内,25 分)
【参考作答】
一、要提升农民工获得感。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就业制 度、社会保障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环境(引导企业家尊重农民工),畅通农民工劳动争议案 件处理绿色通道,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带来的阳光。
二、要强化职业创业培训。政府要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创业技能培训, 满足他们的职业诉求,改善收入状况。
三、是构建公共职业体系。让农民工从打工者成为产业工人,用体制途径为他们切实解 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四、要加大改革试点力度。开展返乡创业试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加快户籍制 度改革进程,出台或修订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居住证的条例办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五、是发挥文化积极作用。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包容、宽容农民工的文化、社会氛围, 丰富农民工日常文化生活体验,要利用网络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引导。
六、是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引导农民工提升社会公德意识,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 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