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江西寻乌县城,毛泽东利用红军在安远、寻乌、平远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协助下,在寻乌开展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对寻乌的政治区划、地理交通、商业活动、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分析,这是毛泽东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后来整理成《寻乌调查》。
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寻乌进行调查,是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也就是说,通过对寻乌的调查,他对赣南、闽西的基本情况也就有了大致了解,概括归纳调查研究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调查开始之前,毛泽东在对寻乌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准备和拟定调查纲目,既有大纲,也有细目。他共列出5个大目,每个大目之下又列出几个至十几个细目,在细目之下再列出作讨论式调查的具体问题。针对每个具体问题,他都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调查对象。比如,关于寻乌的交通,他具体分析了水路、陆路、电报、邮政、陆路交通器具的情况;关于寻乌的商业,他具体调查了从门岭到梅县、从安远到梅县、从梅县到门岭、从梅县到安远与信丰经寻乌的生意情况,以及惠州来货、寻乌的出口货、寻乌的重要市场等情况,并详细调查了寻乌城市场各种货物的种类、店铺分布、经营品种、货物来源、市场价格、店员制度等情况;关于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他对寻乌8个头等大地主、12个二等大地主、113个中地主的具体情况一一进行了分析;关于寻乌的土地斗争,他从分配土地的方法、山林分配、池塘分配、房屋分配等17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寻乌调查因细致入微,获取的资料十分翔实。
材料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50美元,提高到20世纪末的1000美元,翻两番。但这个“小康水平”是个啥样子?具体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实现?他决定到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算算账”,调查一下实际可能性。
1980年六七月间,邓小平专门到几个省做了一次调查研究。7月22日,他在赴郑州的途中说:“这次出来到几个省看看,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一个是选拔青年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