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垂管单位有中央垂管和地方垂管两种,两者的管理模式相似,即人、财、物由上级单位垂直管理,包括海关、税务、海事、人民银行、气象、邮政等。在互联网上特别是一些公务员论坛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垂管单位“内部人士”现身说法。大家“吐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提拔晋升渠道狭窄。因人事权垂直管理,干部不能与地方交流,每个人只能按部就班的“纵向进步”,无法“横向拓展”——虽然地方公务员的竞争也很激烈,但提拔机会要多很多。同时因为交流不足,社交面较窄,很难积累地方“人脉关系”。前些年地方遴选一度将中垂单位排除在外,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系统内部裙带关系较重。因为常年封闭,缺乏流动调动,系统内部很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圈子”。一些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系统的年轻干部由于没有“根基”,尽管工作非常努力,但始终无法进入“组织”的视野,屡屡错失提拔机会,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工作氛围。
个别领导工作简单粗暴。提拔晋升只由“上面”说了算,且缺乏与其他行政单位的深度交流,个别垂管单位领导“唯上主义”严重,甚至在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工作安排较为随意、目标任务层层加码。此外,多数单位属于中央和地方“双重管理”,既要完成上级部门的“规定动作”,也要接受地方政府的工作安排,任务较为繁重。
对比地方工资待遇偏低。曾经垂管单位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工资收入不受地方财政影响,且标准略高。近年来地方着手调整津补贴和考核奖励标准,地方公务员收入不断提高,但因“双重管理”上级部门不认可地方出台的津补贴文件、地方认为工资经费等不应由地方承担,造成一些垂管单位公务员的收入仅为地方的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