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最近流行一些调侃的段子,将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的长相称为“体制脸”;很多网红为了带货卖商品,穿上行政夹克、夹着公文包拍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惊呼“真像公务员”。
实际上,哪里存在什么“体制脸”,上述情况在体制内工作的人瞅上一眼就会感觉“形似而神不似”。如果没有长相上没有“标识”,为何还能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体制内的呢?其实,观察我们身边的老领导、老同事,长时间在体制内工作的人还是有一些群体特征。
眼神——目不斜视。大家都是普通人,体制内哪有那么多帅哥美女,但不管长相如何,眼神中都能透露出一份干练和自信。无论是否开口说话,只要冲人打招呼,一定是直视对方——这也是最基本的礼仪,很少出现斜眼看人、“贼眉鼠眼”的情况。
神态——沉稳不惊。体制内的干部工作时间越久,整个人的气质越沉稳,无论坐、立、行、卧,都很难见到着急忙慌、身体乱扭、手脚乱晃的情况。这可能与工作稳定、经历丰富、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有关,简而言之,整个人显得有“底气”。
谈吐——特征明显。也许外貌上的区分还不是特别明显,但通过简单的语言交流,即便不能肯定对方就是体制内的人,也大概能“排除”了。一是讲话客气,有的干部不修边幅、嗓门大,可是一张嘴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就能传递出“自然的得体”。二是条理清晰,下意识使用“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逻辑词,已经形成了语言习惯。三是不说脏话,前些年个别基层干部可能还有这样的“陋习”,但如今公务员整体素质提升很多,一个人脏话连篇、“含妈量”高,可以判定其不是体制内的。四是留有余地,即便是争论也很少把话说“绝”,“打赌吧”“你发誓”这类对话很少出现在体制内。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特点,绝不是脸谱化的。如果你还观察到一些其他共性特点,不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