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聚智汇力,做大做强银发经济
——经济新亮点、发展新赛道④
脱下厚重的外套,告别凛冽的寒风,享受海岸和沙滩……入冬以来,不少老年人选择到温暖舒适的南方沿海地区过冬。近些年,“冬南夏北”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逐渐流行。从住宿餐饮到购物消费,从文娱活动到康养服务,新需求孕育新业态、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更舒适的养老环境,也为银发经济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06万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应当深刻认识到,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重在供给侧发力。如今,老年人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消费需求日趋多元。有报告显示,银发经济的新增长点正从传统的健康医药转向美容、旅行、智能设备等。从推出可语音控制的空调、电视、灯带等智能产品,到生产具备一键紧急呼叫、跌倒预警、健康监测等功能的手环、腕表,再到老年服务中心等提供个性化服务……顺应老年人消费升级趋势,找准不同年龄段老年群体缺什么、要什么,有针对性地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才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优化消费环境,让老年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老年人外出购物时,可能因商品摆放的位置过高或过低而拿取不便;网购时,可能面临智能手机、购物网站等操作不熟悉的问题。种种情形,影响着老年人的消费体验。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着力满足老年人日常所需,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1924家老年人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警方加强治理低价游、保健品骗局等乱象……相关举措,推动营造更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积极改善消费环境,有利于激发老年消费市场活力,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养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北京推出租金减免、运营补贴、水电气热优惠、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减轻养老社区经营负担;江苏打造一批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江西南昌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建立近百个普惠养老服务点,让老人们用得起、用得好养老服务。加强政策支持,凝聚社会合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就能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均等可及的服务和产品,让更多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聚智汇力,关爱“银发族”,抓住银发经济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必将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尹双红;《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5 版)
敢作善为抓落实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四个方面对抓落实给出行动指南,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敢作善为抓落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回望改革开放历程,一项成功的改革之所以能够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干部群众敢作善为抓落实。正是凭着一往无前的实干,靠着生气勃勃的实践,我们在艰难险阻中找到正确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这就是我们党一再强调“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的原因所在。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高质量落实,靠的是千千万万勇于担当、本领高强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是非常重要的。干部除了忠诚、干净,还要干事。”抓落实,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而要当实干家,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这要求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既要有胆量、勇气,又要有才识、谋略;既要有锐气、闯劲,又要有定力、智慧;既要有速度、效率,又要有质量、成效。要把握好胆与识、勇与谋、时与效等关系,按客观规律办事,高质量地抓好落实。
落实是一种责任和能力,需要有敢作敢为的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责。领导干部就要有干事的魄力,有敢吃“螃蟹”、敢于斗争、敢于拍板、敢于扛事的担当。要敢于创造性抓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对上级精神照搬照转、“上下一般粗”,看似是贯彻落实,实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在决策上碰到疑难问题时,要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分析利弊得失,只要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符合大政方针、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坚决干,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上,敢于果断大胆决策。
抓落实要抓出成效,还要有善作善为的方法。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谋划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改革发展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头绪多了,就要学会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综合施策,把握好工作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着力攻破难点、疏通堵点、消除痛点。还要看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学会拜群众为师,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在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中获得新认识、推动新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敢作善为抓落实,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增加,有的矛盾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轻松解决,需要不断摸索,甚至经历挫折和失败才能开辟出新天地。只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重视成功,又宽容失败,为实干的人鼓足劲,为试错的人卸包袱,才能激发更多的人放开步子、敢想敢试。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落实细化“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各级领导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充分发挥抓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肖凌之;《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3日 第 09 版)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历史底蕴深厚的陕西、河南等地游客爆满,“冰城”哈尔滨火遍大江南北,热播影视作品《繁花》带动取景地上海文旅消费……开年以来,多地文旅行业呈现繁荣景象,显示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旅游,文化构成旅游需求的主要内容。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的过程是旅游者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
文化资源向来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大体可以划分为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两大类。文化内涵构成旅游产品的灵魂。比如,在以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文保单位、村落建筑、文博院馆等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利用过程中,人们总是强调其中承载或表现的以建筑形制、科技工艺、传说故事、民族风情等为代表的无形文化内容。
文化创意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围绕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异的需求特点,开展创造性的提炼、加工,给予更强的表现形式和体验形式,将大大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从旅游的角度看文化,发展旅游是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渠道。基于发展旅游的目的,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并进而得以保存和延续。比如,在旅游活动的带动下,云南、贵州等地的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旅游活动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体验异地文化的过程,天然地具有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发展旅游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对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可以赋予其更强的旅游吸引力。这从故宫文创的繁荣发展、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的火爆出圈,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展望未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还要深化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认识。旅游需求有广泛附着性的特征,如果某种文化产品能够为旅游者所体验和购买,那么这项文化产品就同时具有旅游产品的性质。进一步理顺相关部门的职能,破除各类壁垒,将会助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作者张金山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3日 第 12 版)
策论文
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撑腰
在水土保持核心区搞“挖山造田”;组织开展“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三千分制”综合考核;盲目举债上马“有轨电车”项目,造成巨大资金浪费……日前,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释放出以主题教育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信号。
从整治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顽固多发,既有反弹回潮的老问题,也有隐形变异的“新马甲”,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抓不放、常抓不懈。
抓好“关键少数”,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无论是不顾客观实际蛮干硬干,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还是简单以“运动式”“命令式”开展工作,根源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健全体制机制,让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明晰起来。基层一线任务繁重,矛盾问题集中,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就要先整理好上面的“千条线”。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才能切实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当前,一些地区用好数字化政务工作平台,将“千条线”织成“一张网”,减轻基层多头上报、重复上报的负担;一些地方出台厘清村级组织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的指导目录,确保权责归位,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各级党组织应进一步结合实际,上下联动、综合施策,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正向激励,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既要做好松绑减负的减法,又要做好正向激励的加法。从实处着力解难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对基层干部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同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切实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在为干部干事创业划清底线红线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
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撑腰。只要各地区各部门扎扎实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地卸包袱、抓落实、促发展、创实绩,凝聚起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赵 成;《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3日 第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