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探索、创新的时代,人们充满着更多期盼和渴望。作为秘书工作者,如果不能摆正位置、调准心态,难免会心浮气躁,甚至经不起诱惑、守不住防线。因此,提高自身修养,我们应该多一点理性思考,少一点心浮气躁。
多一点自学,少一点自负
多一点自学,就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学习的系统性。一方面注意不断充实理论知识,打实理论根基,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上级精神的学习、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加强对经济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了解,更好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每一位秘书工作者都应养成勤于学习的习惯,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跑题走调。
在注重系统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长效学习。要多看一些业余读物,比如说经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专著。读这些书,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增强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的修养、为人处事都有直接的启迪、借鉴作用,对于我们丰富、更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大益处。
多一点认真,少一点较真
对待工作要认真,在秘书岗位工作的同志都是优中选优进来的。每一位同志只有在现在的岗位上认真去做、踏实去做,才会留下一个个踏实的脚印。认真不认真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有研究发现,一个人若得到一份工作,85%取决于他的态度,只有15%取决于智力和其他因素。可见,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对工作是否称职、能否取得业绩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成效”。因此,工作要认真投入、兢兢业业。也只有认真投入去做了,才能发挥每个人潜在的能力。
对待他人要少一点较真,多一些宽容。大家能够在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当我们离开岗位、离开职位、离开单位以后,我们会怀念今天。因此,要调节好心境,正确对待他人,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可以灵活处理。
多一点应对,少一点应付
虽然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观,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素养。一个单位要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一个人要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就要多一点应对,少一点应付。工作是应对还是应付,要看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程度。倍加珍惜、热爱工作,积极把应做的、能做的、会做的工作做好、做精,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出成绩,自己才能不断充实、提高。工作是应对还是应付,能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重要。
要主动而不被动。应对是积极、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接受。不要把工作当作一种压力、任务,而要当作一种乐趣、爱好来对待,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和前提。
要灵活而不圆滑。灵活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方法和应对措施,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而圆滑则是一种投机取巧,是一种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浮夸,甚至是欺上瞒下、耍滑头。
要敏锐而不敏感。敏锐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在投入的状态下保持清醒,而过度敏感则是一种神经过敏,是一种思维错位、认知误区。
多一点比较,少一点计较
每一位秘书工作者都要有自知之明,无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都不能自我感觉太好,要在比较中找到差距、定好位置。也只有在比较中,我们才能拓宽视野、拓展思维,通过比较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加倍努力。
多比较、少计较,表现了一种为人的姿态。在与人相处中,很多时候都没有必要纠缠一些细枝末节,如果过于计较,就会造成一种心态的不平衡、心情的不舒畅,甚至出现一些误解,对人、对己、对工作都有害无益。原则只有一条:为了工作,要想得远一点,想得通一点,想得开一点。对自己多一点大气、正气,对别人多一点大度、宽容。
多比较、少计较,还表现了一种人格魅力。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尔腾有句名言:“工作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就是说检验人的品格有个标准,就是看他在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与工作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人的品格也有很大影响。他有一个形象比喻,叫做“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石像”,它是美是丑、是可爱还是可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的确,我们在做的每一项工作,实际上都是在塑造自己的“石像”。“形象”如何,并不是凭个人的职位、外貌所决定的,而是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水平、人格力量等内在因素的综合反映。所以,要以一种“多比较、少计较”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力求多做事、做好事、少误事。
多一点随意,少一点刻意
这里的“随意”不是随随便便、随心所欲,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而是一种能够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的超然心境。刻意则是不切实际,是人为地去追求一些过高的目标与要求,反映出一种耐不住性子、甚至是沉不住气的心态。生活确实有一些不公平,但是怨天怨地没有用,消极沉沦更无益,唯一的办法就是调节心情,坦然面对、乐观接受。因此,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带着一份热情去做,凭着一股子干劲去做,唯有这样才能赶超强手、超越自我。
多一点随意、少一点刻意,反映在具体工作中,关键是要养成一种踏实的作风。机关的工作,需要多一些“实干家”、少一些“空谈家”,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天马行空。一个人有无工作能力,不是看讲了多少,想得多好,关键要看做了多少,做得如何。从某种程度上,“桌风”反映出“作风”。如果一个人桌子上摊满文件材料,甚至无用的资料,很难说是规范高效的。桌子上放着的工作,该你做的,要抓紧去做,力求做精;不该你做的,不要耽搁,马上转出去;不会做的,多动动脑筋,多向人请教。要通过多做事情、快做事情,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应变能力,提升自己的底气。
多一点俯视,少一点仰视
一个人向上看、向前看,可以明确方向,可以激励斗志。但是如果老是向上看,朝天看,就可能会脱离实际,甚至会好高骛远。有时候向后看看,朝下看看,可能会更平和,更切合实际。
俯视和仰视,两种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个人认为,正确的视角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有一种“踏实拼搏、勇于争先、不甘居人后”的超群品质;二是有一种“你在做的我也会做,并且能够比你做得更好,我在做的你不一定会做,并且不可能比我做得更好”的工作态度;三是有一种“我在单位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而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的雄心壮志;四是有一种“在平常而又平凡的岗位上,不求轰轰烈烈干大事,但能实实在在做小事”的坦然心境。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更觉得人生是条抛物线,起点人人平等,终点个个相同,起点和终点最后都落在同一个平台上,唯独就是运行的轨迹不同,顶点有高有低而已。但运行轨迹全靠自己去把握,如何把自己的轨迹运行得高一些、亮一些、完美一些,就必须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来源于: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