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并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方面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出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农业科技创新,让绿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色兴农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着眼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出台,如《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步伐,推动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国化肥农药施用持续减量增效,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处置率分别超过78%、88%、80%。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再获新成效,新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万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不过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坚持走好绿色兴农的发展道路,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力量,着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农业生产方式。2022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30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的合力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减排固碳目标与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协同机制与体系化对接,有助于充分发挥农业在“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减排贡献。
强化绿色兴农的科技支撑。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节约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减排固碳、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推广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等绿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加大绿色农业科研技术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培养各类农业科技人才,以更强大科技力量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绿色兴农,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加强农业生态保护,通过农田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保护土壤、水体的生态平衡。采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手段,减缓土地退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生态平衡。从源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降低化学品使用量。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乱弃、乱堆、乱放问题,从根本上遏制污染的发生。
提倡绿色消费方式和行为。消费端是引领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绿色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更好满足多元化品质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完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鼓励绿色消费,反向倒逼生产环节应用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模式,夯实农业绿色转型的现实基础。
绿色兴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共同努力,擦亮农业发展的绿色底色,构筑农业发展的绿色基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多动能。
作者:王拯;《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1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