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讲授机关文稿写作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同事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教人写公文、写材料的书和文章我看了不少,说起写作方法,我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一旦用起来,很多方法好像并不那么灵光,总是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确实,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写作方法上导致“知道”却“做不到”、“用了”却“用不好”的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注重“学写法”,却忽视了“习功法”和“悟心法”——这就像我们练武术,照着拳谱、刀谱、剑谱学了一大堆招式,甚至是完整的套路,但因为没有得到“拳经”“刀诀”“剑诀”,无法掌握驭气发力的要诀,所学的招式和套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成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没有什么攻击力;即使掌握了驭气发力之法,但没有深厚的内功来加持,攻击力也还是有限。所以,提高机关文稿写作能力,应当在功法、写法、心法“三法合一”上下功夫,不能只把功夫下在“写”字上。
——所谓“功法”,就是内外功修炼之法,教会你如何“外练筋骨皮,内炼丹田气”。写材料的“外功”,主要包括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使用工具和工具书、如何收集和管理素材、如何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等,属于“功夫在诗外”。写材料的“内功”,主要是帮助你不断丰厚品德修养、知识学养、理论素养,需要“功夫靠平时”。要想成为材料高手,除了勤学苦练,还必须内外兼修。
——所谓“写法”,就是写作方法,主要是行笔之法,也包括运思之法。运思是行笔的前提和基础,先要想好写什么、怎么写,进而才能落到笔端、现于笔下。所以,应当把运思之法包括在写作方法之内。写材料,篇有篇法,章有章法,段有段法,句有句法,体式、格式、句式上的规范也可纳入写作方法之内。
最基本的写作方法,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取材用典、行文落笔之法。相对来说,前三者更侧重于思维方法的运用,可归入运思之法;行文落笔之法更侧重于写作技巧的运用。近代文学家林纾在其著作《春觉斋论文》中提出了“用笔八则”,也就是:起笔、伏笔、顿笔、顶笔、插笔、省笔、绕笔、收笔。我也总结过一套“行笔十五法”,具体包括:笔式的叙与议,笔势的顺与逆,笔调的扬与抑,笔锋的正与侧,笔路的直与曲,笔触的虚与实,笔形的方与圆,笔画的简与繁,笔墨的枯与润,笔迹的显与隐,笔意的连与断,笔致的雅与俗,笔速的缓与急,笔力的轻与重、收与放。这套笔法,应该算得上比较全面。掌握熟练了,完全可以做到“笔走龙蛇成一体”“笔端有力任纵横”。
——所谓“心法”,是写作功力的即时催动之法、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之法,更是与领导心有灵犀之法、与读者心心相通之法。笔杆在手,法度因心。写作方法的运用之妙,全在于一心。熟练掌握了写作心法,往往心念一动,则功力收发自如,方法运用自如,心到则笔到,需要用哪一招就会自然而然地使出哪一招,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随心所欲、灵活机动地变招,以至于“以无招胜有招”,而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笔合”,这些都是下意识的,根本不用费力气。如果没有掌握好写作心法,就算是空有一身力气也使不出来,就像赵括饱读兵书也不会用,这些力气、方法都是死的。
心法与心得是近义词,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心得可以包括心法在内,而心法是一种特殊的心得,是心得当中最高端、最有价值的精髓。在机关文稿的写作心法中,我为什么特别强调与领导心有灵犀、与读者心心相通呢?因为机关文稿的写作多数情况下是受命写作,“干活不依东,累死也无功”;只有善于把握领导的想法,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写出来的稿子才合乎领导心意,才能顺利通过。同时,机关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用”不是“自用”而是“他用”,是为读者所用,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你得先知道读者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他们的“急难盼愁”是什么,进而才能按需供给、对症下药,你写出来的东西别人才愿意看、才有可能用得上。所以,机关文稿虽然重在写事,但事在人为,必须以人为本、以用为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之法、与人交心之法。当然,这种交心多数情况下是不见面的“神交”,应当是心怀坦荡的君子之交,而不是处心积虑的蝇营狗苟。
在写材料的功法、写法、心法当中,最需要花时间去练的是功法,最灵活多变的是写法,最神奇也最难掌握的是心法。心法为什么难掌握?因为此法由心生,靠的是心领神会,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领会者往往心知肚明,却又常常心照不宣。即使教给别人,非心灵性慧者难以领悟其真谛。
(来源:秘途写作公众号,作者: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