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职场很多人对于“参公”和“公务员”这两个概念不甚了解、了解不深。那么,参公到底是不是公务员?当然是,尽管,二者在很多地方存有区别。
1
编制不同
参公: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意思,适用《公务员法》。其一般是事业编,比如统计局的调查总队、城管局、供销社、档案局等就是事业编,团委、工会、妇联等大多为事业编,但都是参公管理。
公务员:绝大多数都是行政编,公检法司使用的是政法专用编制(单列编制),此外,还有国家编制、机关编制等。
2
身份登记不同
我们都知道,《公务员登记办法》对公务员的身份确立程序进行了规定: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必须按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换言之,是不是拥有公务员身份,要看登记的情况、内容。而在身份登记方面,二者有明显区别。
参公:档案里,登记的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登记情况统计表”。
公务员:档案里,登记的是“公务员登记情况统计表”。
3
转任、交流难易程度不同
参公:要想转任、交流到公务员单位,会比较难。需要对方单位有编制空缺,对方单位愿意接收、本单位愿意放人,且需要当地编委会同意。这其中,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才能转任成功。
公务员:从公务员单位交流到参公单位,相对较为容易,比如从组织部调去下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从文化局交流到下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等,一般会较为容易。可一旦交流出去,意味着失去了公务员身份。
4
未来前景不同
参公:由于出口较少、较窄,且本身职位数有限,还要消化掉从其他比如公务员单位转任、调任或转业过来的人员,因此,职工晋升、提拔相对受限。
公务员:无论从历史进程看还是从现实情况分析,公务员单位的发展前景相对更好一些。具体的,由于职业的稳定性、各公务员单位间岗位的相似性及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然性等,导致公务员出口多、发展机会多,发展前景好。
当然,参公管理单位和公务员单位相比,除了以上列举的4个地方存有区别外,在是否缴纳失业保险、荣誉感、面子、加入难易程度等方面,二者还有一些不同。
虽如此,一点也不影响二者的“求同存异”:公务员法规定的有关公务员的所有内容,包括公务员的权利义务,职务级别,录用考核,任免升降,奖惩、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交流调动等待遇方面,二者都是一样的。
一言以蔽之,参公管理,参照的是待遇、权利和义务,这几方面,跟公务员没啥区别。但细究起来,在发展前景、编制、身份登记、身份荣誉等方面,二者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