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务实举措。
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地缘政治影响加深等因素给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一些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吸引优质外资,让外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法律体系,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不断完善外资产业促进政策,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引资能力增强,带动服务业外资结构升级。我国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机遇,积极吸引服务业外资。同时,国内已经形成的人才、技术、资金、数字基础设施等新的要素供给优势,也为跨国公司服务业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比已由2012年的55.2%提升至2022年的69.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外资大幅增长,对我国技术创新、服务型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造业外资通过“优胜劣汰”不断迈向高端领域。国内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外商投资由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向高技术制造业。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达36.7%,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和医药制造业吸收外资分别增长263.8%、56.8%和57.9%。
积极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我国积极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两条国际大通道,降低了中西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物流成本,带动了中西部制造业利用外资和进出口增长,中西部吸引外资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中部和西部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3.5%和23.7%。
中国长期成为跨国公司青睐的目的地
我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超大规模市场和人才红利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先进,这些体制优势和要素优势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和安全性,尤其是疫情以来我国持续加大稳外资政策力度,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使我国长期成为跨国公司青睐的目的地。
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和增速保持世界前列。2012-2022年利用外资年均增速4.6%,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1891亿美元,为历史最高点,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2%的大环境下仍实现6.3%的增长;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比重为14.6%,较2000年提升11.6个百分点。
超大规模市场、产业配套和高素质人才的综合优势将长期保持吸引力。国内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外资工业企业营收中内销占比由10年前的50%增至70%以上,外资信息通信技术企业收入占全行业的56.3%,美国半导体企业超过30%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外资汽车企业在华营收占比均有提升。
外商投资信心增强、预期保持稳定。尽管美西方对我打压遏制不断升级,但仍未能阻挡外商投资高涨态势。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增长39.7%;2022年外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增长15.3%,占实际使用外资的53%。部分发达国家投资高速增长,2022年欧盟、韩国、英国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64.2%、40.7%,2023年法国、英国、荷兰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4.1%、81.0%、31.5%。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指出,受访外资企业中90%以上预计未来5年在华投资利润持平或增加。
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着力点
当前,全球跨国投资呈现流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才丰裕、产业体系完备、数字基础设施先进、创新能力强等特点高度匹配。应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以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吸引优质外资竞争力,以高质量外资促进高水平双循环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为重点优化外资结构,提升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以支撑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
持续提升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继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逐步放宽市场调查、法律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管理机制,出台数据安全评估和分类分级管理细则。优化人员出入境管理。
营造开放的技术创新环境。鼓励外资引进国际标准和输出我国技术产品标准,促进国际国内标准互认。支持外企融入国内创新链,为外资研发中心参与政府科研项目及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研发设备和用品进口等提供系统性服务,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设立创新合作平台,提高面向全球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建立以技术、人才为重点的外资质量评价机制,加大对科技含量高、人才带动性强的外资项目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外籍人才工作创业环境。
提升区域协同开放水平。发挥东部地区在人才供给、创新资源、产业配套方面的优势,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服务业。增强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能力,着力优化中西部营商环境,强化产业园区、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口岸等建设,提高人才、物流、能源等保障水平。增强东部与中西部在开放平台、技术转移、人才交流、产业补偿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建设。
增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引资能力。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数据、资金、人员等要素跨境流动自由便利,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升级,发挥这些平台的外资存量优势,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推动外资结构升级。
作者:王晓红;《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2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