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你认为公开遴选最难的是什么”的互动中,众多学员积极参与,除了工学矛盾、签字报考、成绩提升和异地生活等问题外,大家反映最多是——没有合适的报考职位。这不,一名笔试班的学员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他目前在县政府办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但好在家就是本地的,房贷压力不大,老人们也能帮衬一些,生活还比较安逸。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他提前进行了笔试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到省厅工作。今年的考试公告发布后,他却陷入了两难的选择——省直遴选中符合报考条件的职位只有“省档案馆”综合岗位。“值得去吗?”他有些疑惑。
01
未来发展——“慎重考虑”
与多数情况下鼓励学员到更高的平台发展不同,省档案馆的性质确实有些特殊。
省档案馆一般加挂省档案局的牌子,为正厅级单位,接受省委办公厅的领导,属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如果从县办考入省档案馆,个人身份就从行政编制变为事业编制。
相对来说,事业编制的发展前景不如行政编制广阔。虽说事业制人员可以走“技术职称”路线,但行政资源和公共权力要少很多。尽管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身份转换的“例子”,但一般仅限于单位副职及以上领导,起码是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人员很难再有转换的机会。
从单位性质来看,“越专”的单位发展路径“越窄”。省档案局主要负责对全省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协调省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市地的档案工作,还会受省委办公厅委托,承担一些机要保密或机关年度考核等工作。单位内部整体流动性不大,除非有特殊的“机缘”或者“人脉”,一般人员很难调动。
而县政府办虽然相对“基层”,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核心”部门。尽管平时工作比较辛苦但接触领导的机会多,努力工作几年后进入组织视野,不仅可以在县级机关调动、到其他局委任职,也可以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有一定的“实权”。当前多数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合理,最近几年将有大量的60后干部退休,年轻人还是有很多机会。
02
个人生活“结合实际”
尽管是参公单位,但到省直部门工作的好处也“显而易见”,最直观的就是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除东部沿海省份外,多数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的发展还是要“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更不用说省会和县城的差距。参加遴选的考生多数已经成家、有了子女,父母也到了退休年龄,教育和医疗问题是很多家庭不可回避的“大事”,而省会城市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尽管省档案馆是参公单位,但也为财政全额拨款,工资收入参照省直行政单位执行,比县级还是要高出不少。此外,在省档案馆工作基本能够保障正常休息,有更多的个人时间陪伴家人、调养身心,脱离县办长期的高压工作状态。
当然,未来的生活上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由于很多基层公务员的家属也在体制内工作,几乎没有调动的可能,未来会经历较长时间的夫妻异地。省会城市规模大、通勤距离远,如果没有老人随迁照顾,子女抚养、上下学接送等问题也无法回避。近些年“福利房”“团购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省会城市动辄万元起步的商品房价格浇灭了很多遴选考生的热情,不过最近房价震荡调整、有所回落,如经济条件允许也是在省会置业安家的好机会。
至于其他方面对生活的影响,县办反而更便利一些。例如基层“人情味”更浓,且县办接触面广,家里遇到的一些琐事可能一个电话就能“摸清门道”;省档案馆由于业务单一,且“话语权”不大,实际上很难通过工作本身结交外部关系。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城市越大对于“社恐”的年轻人越友好,下班后大家都着急赶路回家,所谓的“聚餐”“团建”要少很多,同事之间的人情关系也更简单一些。
参加公开遴选不是小事,不仅事关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家庭今后的生活。建议这名考生充分考虑,与家人坦诚沟通后再作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