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塑造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引领和推动包括文艺在内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推动文艺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更高期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文艺提供更加强劲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精神推动力。繁荣发展文艺事业,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倾情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高扬人民性的伟大旗帜,是10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最鲜明的特色。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深刻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扎根人民生活汲取灵感,讴歌人民英雄彰显伟大,丰盈人民精神提气增信,才能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新时代以来,全国文艺界和文联系统坚守人民立场,坚持深深扎根人民、热情讴歌人民、真诚服务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创新艺术表达,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在提高作品原创力上下足功夫,为中国人民创造历史鼓与呼。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工作机制,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文化润疆、文艺援藏、生态文明等重大主题,跟随人民脚步,紧贴火热生活,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和采风创作活动,用作品为人民塑像、为时代留影。《山海情》《大山的女儿》《人世间》《我的阿勒泰》等现实题材作品广受赞誉,《家国三北》《老雁》《阳光下的麦盖提》等“深扎”采风创作优秀成果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开辟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广阔天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联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牢记为民初心,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扎人民生活,认真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领悟人民的呼声心声,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和心态感受,表达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想,讲述更多饱含温情、鼓舞人心的动人故事,塑造更多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倾情抒写波澜壮阔大时代中平凡人的精神力量和高尚品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把多类型跨门类艺术要素和新兴技术要素集成起来,不断扩展题材内容和形式手法,创新语言叙事和旋律形象,用高质量文艺作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推进文艺创作生产,不断丰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创作,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当今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有物质性内涵,更有精神性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文化需求的类型、层次日趋多样,人们的文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格调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始终把人民新的文化诉求放在心上,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努力提升创作的质量,才能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与重大时间节点,以重大主题牵引重大创作,组织实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和主题雕塑工程、“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等,取得丰硕成果。通过中国文学艺术基金等平台大力扶持各艺术门类创作项目,组织艺术家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通过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全国性文艺奖项引导文艺创作正确方向,有力推动文艺创作持续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奉献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联将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切实把推动文艺创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和优化文联系统推动创作的总体规划,创新完善组织创作、主题牵引、深扎采风、联动协作等各项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常态化工作机制和落实乡村振兴、文化润疆、文艺援藏、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办好做优各艺术门类全国性专业评奖、全国性展演展览展播,健全文艺创作生产基金资助体系,实施年度重要创作目录发布制度,突出抓好重大主题示范性创作项目,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到人民中去”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和人民生产生活第一线,倾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以高品质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大力弘扬德艺双馨,培育壮大引领新风正气的文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应自觉弘扬行风艺德,切实承担灵魂工程师的天职。文艺工作者只有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葆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奉献文质兼美的作品,才能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联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引领和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健全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行风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完善各艺术门类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为守则和自律公约,积极参加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行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深刻把握作品和人的辩证关系,深化文艺评奖改革,聚焦作品和艺术家本身,加强评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评奖对创作和人才的引导激励和示范作用。分层分级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强会员联络服务管理,加大对基层一线、青年文艺工作者和新文艺群体吸纳力度。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注重在文艺志愿服务中发现和培育艺术人才,在树立和弘扬行业新风中锻炼和发展文艺骨干,努力营造精品力作背后站着名家大师、名家大师支撑着精品力作的良好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培育壮大引领新风正气的文艺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联将进一步强化人才是文艺事业“第一资源”的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完善文艺人才战略布局,深化文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夯实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期待的人才基础。持续强化文艺人才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发挥全国性文艺评奖选拔推介人才的重要作用,把培养名家大师、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新文艺群体和青年文艺骨干的扶持力度,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勇攀艺术高峰、道德高峰、人生高峰。努力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把教育、引导、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等各个方面贯通起来,立破并举、综合施策,深入推进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不断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在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中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
全面深化文联改革,不断优化职能,提升服务引导水平和能力
改革是文艺繁荣、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高速增长,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文化领域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改变文艺创作“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些都对文艺工作和文联组织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只有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才能真正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期待注入不竭动力。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文联深化改革。坚持转观念、强基础、补短板、优职能,不断健全联络服务引导文艺工作者工作机制,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改革优化文艺评奖机制,构建新文艺群体联络体系,创新直接服务文艺工作者机制,改进优秀作品扶持和文艺人才培养举荐机制,建立健全文艺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推进网络文艺和网上文艺工作者之家建设等,工作重心日益向基层倾斜,服务重点持续向一线聚焦。截至2024年5月,全国地市级行政区划全部成立文联组织,县区级文联覆盖率超过80%,文联系统组织体系更加牢固。全国文联系统会员有470多万人,其中全国文艺家会员总人数15万多人,“文艺两新”会员3.3万多人,会员结构日趋合理。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文艺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实效显著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联将坚定不移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赋能文联系统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的充分发挥,聚焦文艺创作、文艺服务基层群众、文艺行风建设、“文艺两新”团结引领、文联系统组织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强弱项、补短板,切实用好具有牵引性、撬动性的工作抓手,不失时机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打通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方式,建立新的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盈饱满。
光辉旗帜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呼唤我们更大的作为。我们将用心用情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艺服务人民,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实践中,创作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文艺力量。
作者:李屹;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