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北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市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小于10万元的村还有834个,主要分布在远郊区,且大部分村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下。这些村是我市集体经济发展的薄弱村,也是我市实现共同富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所在。
选贤引才,构建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选好村级带头人,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议借助“十四五”时期开年的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严把入关口,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对集体经济有情怀的敢闯敢担当的年轻人、“能人”“贤人”甄选到两委班子中来,奠定发展集体经济产业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及其派出单位的帮扶功能。继续加大对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派驻及支持力度,派出单位要切实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所扶持村担任“第一书记”,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配置优质资源、拓宽增收路子、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推动薄弱村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对子”。大力引进精通农业科技的技术型人才、懂得市场运作的经营型人才、善于乡村治理的管理型人才,以人才引领、助推农业技术创新,为发展主导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注重培养打造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到典型村、先进村学习优秀经验,有针对性开展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使其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本村在外的乡贤回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