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3月25日下午,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蔡奇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陈吉宁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坚持首善标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成文化强国为目标高质量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二、命题预测
1.为了促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我市拟于近期开展文化北京原创作品征集评奖活动,假如你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请你拟写一份工作通知(300字)。
2.近年来,北京市的“地坛金秋银杏文化节”“大运河文化节”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现就北京市文化节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假如你是调研组工作人员,请你为调研组组长就调研情况拟写一份汇报提纲(500字)。
3.请概括总结A市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500字)。
4.我市拟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情况组织调研,请你拟写一份调研方案(800字)。
5.北京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请结合材料和北京实际,围绕“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左右)。
三、理论原点
★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重要意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召唤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追求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对策措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四、地方实践
★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和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四个文化建设,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比如,推进老城保护,腾退与文物古迹相关场所;加强红色文化建设,近几年香山革命纪念地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去年出台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提到,规划期到2035年,展望2050年,围绕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之问,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规划》的战略定位为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服务保障。
★目标任务
《规划》的战略定位为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服务保障。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显著增强,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对全国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更加系统完善,文化建设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更加强劲,大国之都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展望2050年: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地位更加巩固,文化名家荟萃云集,文艺高峰之作迭出,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加彰显。北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将按照“四个文化”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对策措施
北京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繁荣发展首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扎实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抓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践行“光盘行动”。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做好钟楼和正阳门箭楼文物保护修缮。持续开展老城胡同和四合院保护利用工作。出台大运河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加快“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聚焦重大革命、历史、现实题材和北京题材,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振兴发扬等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电子竞技、科幻产业、网络视听等文化业态。提高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水平。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规范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推进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办好系列品牌活动,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五、素材积累
大作文框架:
打造“诗画××”最美窗口
坚持研究入手、规划引领,大力提升目的地的诗画格局。
坚持传承发展、物化活化,实景呈现目的地的诗意韵味。
坚持文旅交融、丰富业态,全面升华目的地的诗路体验。
提高培育城市文化的自觉性
一是破“西瓜皮”文化,立蓝图文化。
二是破“法不责众”文化,立红线文化。
三是破“自私自利”文化,立公德文化。
四是破“事不关己”文化,立公众参与文化。
五是破“一亩三分地”文化,立协同发展文化。
文化营城 创意筑梦
连人脉——重拾文化乡愁。
续文脉——传承民族记忆。
筑地脉——打造城市名片。
通经脉——营造国家地理。
讲话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