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职公务员不能参加国考、省考,遴选考试成了普通人调动工作的最优途径。跟公务员考试专业适配度搞,题目范围广、题量大、难度大相比,遴选考试大多不限专业,内容简单,往往就是一个小材料,一个大材料,偶尔多出几道与当地省情、市情相关的几道选择题,实实在在考验的是文字功底。说说我遴选的感受吧。
一步上岸冷暖自知。我二本大学毕业,毕业就进入体制工作,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女生,安逸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所以毕业考上县城的公务员,尽管拿到手的工资在全家来说是最低的,甚至比不上隔壁打零工的老人,但是爸妈依旧满心欢喜,不断告诉我平凡出身最需要的就是稳定,能照顾家里,渐渐我也慢慢接受了。那时候工资还没有改革,懵懵懂懂一晃五年过去,在科局解决级别太难,工作加班加点年底也难得评上优秀。看着每天没什么消费,一日三餐食堂保障,其实也没有什么存款。眼看着在企业上班的人员工资越来越高,自己还是拿着和新入职相差不多的工资,平常还有上下班的通勤交通各种开销,最终决定通过考试改变命运。
屡败屡战最终上岸。2019年我第一次参加了省直遴选,当时充满信心,那次遴选要考上午、下午两张试卷,内容差别不大,上午多一类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都是常见的政策类),都有两道材料题,还记的小作文是写感谢信,现在省直遴选改成一张试卷了,那次考试是我做题手感最好的一次,成绩不算低,比很多岗位的第一名都高,但是很遗憾没有进面。所以选岗真的是技术活,考试往往也是运气和实力的加成。有了这次经验,后面我连续两年参加了市直的党委部门的内部遴选,两次都是闯过笔试、面试,在考察环节失利,内部遴选就是流程走到哪一步都是临时通知,包括最后没上也没有人通知你,只能很久以后没有下文了,或者人家报道了,你才知道没上。党委部门有可能更加倾向于招录女生。第三次参加市直选了一个普通科局,顺利上岸,算是运气比较好吧,35岁前,从县里顺利回城。几次参加考试的经验来说,遴选考试并不难,一个是自己平常多写材料锻炼自己,多接触些综合性材料,哪怕就是学习也好,有多余的精力多看些评论性的文章,因为遴选一般就是考的议论文和策论文,要习惯用评论员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对策,增长见识。市面上的遴选机构有很多,真正有经验的太少了,我这么多年选北辰的原因,是因为我一开始就被北辰的思路所吸引,和我备考的思路是一致的,我进群四年了,每天都会随手点开好文天天读,阅读人民日报的文章节选,非常省事儿,这些文章我很多并没有用在笔试中,因为它的考虑问题的层次很高,跟我们写文章还是有出入,但是却对我的面试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的面试好多“帽子”话都来自于此,让面试环节能轻松出彩。
不随大流自成生存之道。网上流行一句话“不随大流,自成潮流”,其实体制虽然稳定,但是工作内容单一,工资收入不多,有时还要面对复杂环境和局面,并不适合所有人,既然进入这个队伍,我们还是应该找寻自己的生存之道,向阳生长。公务员这个系统,虽然尝尝鼓励“少说多干”,“是金子总会发光”“有为者有位”,其实现实中还是会说会来事儿的人更有位置,出身普通家庭,不会表现自己的人,如果继续盲目拉车,那么一辈子被埋没的人也大有人在。这年头,伯乐都很忙,没时间去物色千里马,千里马不主动站出来,谁知道他能跑多远呢。很多时候,期望值是甜蜜的毒药,不要太期望得到结果,求而不得只会让自己陷入焦虑。我选择考试上岸是希望,不上岸也能让周边人看看你的实力,毕竟随波逐流,没有追求不是什么好的工作状态。
遴选虽然要写材料,但是遴选考试和会写材料还是有很大区别,考试都是有“套路”的,我们只需要平常积累,作答时注重答题思路就好,备考和不备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毕竟材料功底再好的人,离开电脑了,没几个能写出漂亮的材料。愿所有努力不被辜负,所有美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