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学
“四个重大转变”: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五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六大任务”:一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五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六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打好3场仗: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
“一微克”攻坚行动:好天气要一天一天地去争取,PM2.5治理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去抠。
两带一环一心: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的绿色格局是“两带一环一心”,第一条绿带是沿潮白河的东部绿带,第二条绿带是沿着中心城区在西部的一条绿带;“一环”就是围绕着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要形成一个环城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就是指城市绿心。到2030年,城市副中心要建成38个公园,群众出门500米就可以进入公园绿地。
一、背景链接
2024年3月21日下午,首都绿化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总结2023年首都绿化美化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首都绿化委员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域森林城市、“千园之城”建设的基础上,打造花园城市,扎实推进美丽北京建设,努力使首都生态格局更加完善、生态基底更加厚重、森林色彩更加亮丽、乡愁风貌更加彰显。
二、深度解读
★重要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展示了中国特色,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建设美丽中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还包括对优良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需要。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人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向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努力奋进。
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建设绿色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中国积极提出主张并大力承担责任。2021年4月,总书记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六项基本原则,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揭示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对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使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提供了中国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新征程上,我国积极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提出新的倡议,《意见》指出,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核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总书记要求(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
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
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要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要强化法治保障,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科技支撑。
★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
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四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大力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
五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六是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
七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强化激励政策,加强财税、金融、价格等支持。加强科技支撑,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有关部署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空间容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后稳中有降,扎实推进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健全首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青山绿水蓝天成为大国首都的靓丽底色。
1.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容量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推动生态空间联通、生态质量提升、生态功能复合,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容量。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森林蓄积量及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
2.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加突出源头减排和全过程管控,更加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动条块分散治理向系统集成治理转变、工程治理为主向精细化管理为主转变,大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碳排放稳中有降和推动碳中和为抓手,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实现碳达峰后稳中有降。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减排降碳,率先宣布碳达峰,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交流合作中彰显负责任大国首都形象。
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服务为支撑,加大产业园区、重点行业绿色升级改造力度,建立健全绿色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产业体系。
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完善能源和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大力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持续办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活动。制定实施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领域绿色生活创建方案。在绿色出行、节电、增加绿色碳汇等领域推广碳普惠。推动制止餐饮浪费立法,倡导“光盘”行动、低碳绿色过节。
4.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严格的执行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北京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深化“一微克”行动,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综合治理,完善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等有效举措,巩固提升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深入实施密云水库保护行动,加强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开展“清管行动”1万公里,抓好再生水循环利用,动态消除黑臭水体、劣五类水体。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全面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深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稳步提高林草植被质量。谋划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开展园林绿化彩化行动,有序推广立体绿化,建成城市绿道150公里,实现环二环绿道全部联通,新增无界公园20个,开展花园式街区、社区和单位创建,为群众提供更多亲水近绿、赏花观景的好去处。
★《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解读
《专项规划》坚持全域自然要素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现绿色空间的“多规合一”和统筹实施,持续推进首都生态文明的高品质建设。打造大绿大美绿色屏障,到2035年市域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5%以上;夯实大地田园景观基底,有效保障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构建水绿联通的生态网络,到2035年中心城区景观水系岸线长度达到500公里;完善休闲游憩绿色网络,到2035年建成区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到2035年生态控制区面积达到市域面积的75%以上。
构建花园城市“一屏五带、两轴三环、九楔十五片”的空间格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入挖掘首都山水价值与人文特色,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制定核心区、中心城区、生态涵养区等各区不同的花园城市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分等级、分区域推动花园城市的高品质建设。其中,核心区以塑造优良的中央政务环境,保护古都传统风貌,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为重点;中心城区以锚固生态空间基底,推进城市各类空间花园化建设,塑造开放可达、全民共享的绿色空间为重点;城市副中心以统筹大尺度绿色生态本底与新区建设,探索一系列新场景、新技术、新模式为重点;多点地区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优化人口空间、产业空间、居住空间与绿色空间的均衡布局为重点;生态涵养区以强化跨区域生态资源统筹和生态协同治理,完善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
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历史名园、古典园林、各类文化资源、重要国际交往场所等功能区,选取自然山水本底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划定十五片花园城市精华示范片区,包括老城、奥林匹克中心、南苑、城市副中心、新首钢、小西山—三山五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周口店遗址、雁栖湖国际会都、延庆休闲度假商务区、首都国际机场门户枢纽、大兴国际机场门户枢纽、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集中体现具有鲜明华北特色、壮美首都风范、嘉美古都风韵的首都花园名片。
塑造“山水形胜、古今交融、森拥园簇”的首都花园城市特色风貌,构建“两山一湾、两轴统领、五环骨架、多廊串联”的景观结构。深入挖掘首都历史文化底蕴,加强风貌控制,彰显山水形胜,构建“远山—近山—城廓”三个层次的山城景观格局。加强全域彩化,以“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为主题,加强植物色彩搭配设计,强化立体感与层次感。构建观格局、观山水、观历史、观风景的四季观景视廊体系,形成25个重点管控视点和49条战略视廊。
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统筹配置多元要素,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推进265条重要道路林荫化建设,保护和延续老城大树遮荫的景观效果,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抬头就是绿荫”的慢行生活。强调注重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一体化统筹为抓手,推动城市街区无界融合、扩绿提质、美化彩化,推动各类功能空间的“花园化”建设,夯实森林城市绿色本底,实现城市空间品质的整体提升,助力建设现代化美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