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3年10月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在新时期实现扩内需、转方式的有力举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切实提升县城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二、深度解读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
2022年工作回顾
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加快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功能向城镇集成,12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79个县(市、区),33个县域公共服务项目试点扎实推进,84个省级开发区“二次创业”,114个县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千亿县达到4个,过500亿县达到19个。
2023年工作建议
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推动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支持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块状经济、网状经济、特色经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打造展现荆楚风貌、彰显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相关要求
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强县工程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加强县城建设。提高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特别是提升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尽快达到当地城市的平均水准。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强化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优化县城开发建设方式,彰显县城及乡村自然、产业和文化特色,严格控制县城建设密度与强度,建设适合县城特点的小型化、分散式基础设施,推动组团式综合开发。
二是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入合作,建立紧密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搭建“三农”服务平台,发挥供销社、农村金融机构等作用,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服务,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
三是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三农”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市县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平台向镇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教联体、医联体等建设,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奖代补”等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湖北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要求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县市依托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聚焦农业产业化和先进制造业,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形成100个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实现块状经济在全省星罗棋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向县城、产业园区集聚,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经济强县,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力争全国百强县达到10个左右。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强化企业主导、政府引导,规范发展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
★面临的机遇
1.重大战略叠加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域作为湖北全域协同发展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主阵地,未来城乡要素、资源、产业等将深度融通融合,有利于县域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实现突破性发展。
2.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必将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上的“堵点、淤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发展格局,湖北的区位优势、传统商贸优势和内需导向的产业基础优势等将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调整,将有力地推动我省县域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科技产业革命突破上升期。现代科技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加速推进,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智能生产,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提升质量、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将有力促进县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新冠疫情催生出的大量新产业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为县域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倒逼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产需更加精准对接,激活更大的发展潜能。
4.湖北全域协同发展推进期。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速构建,进入重点突破整体成势关键期,县域经济也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加速、积能蓄势的转换期,具备了加快高质量发展、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市场基础和良好条件,作为全域协同发展的基石作用愈加凸显。
★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省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1.从宏观环境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疫情复杂性不确定性叠加全球经济下滑、保护主义抬头,日美欧发达经济体产业链供应链“逆全球化”,对湖北县域经济未来发展造成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多重压力。
2.从省外看,沿海发达地区县(市)“腾笼换鸟”、转型发展走在前列,中部兄弟省份经济强县强势崛起,县域间竞争日益激烈。
3.从自身内部看,湖北县域自身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刻不容缓,要素集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亟待提高,产业中低端、企业中小微、产品中低效特征依然明显;人口外流加剧了县域人才资源“困局”;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对县域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提出新要求,此外,营商环境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基本原则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推动要素畅通流动、合理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县域各项改革,扩权赋能强县,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县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
二是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坚持一体化思维,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县域与市域融通发展,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统筹武汉城市圈、“两翼”城市群与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三是分类推进、特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评价的思路,立足各地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块状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带动形成“一县一品”“一业一品”,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增长点。
四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过程,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五是补齐短板、共建共享。坚持人民至上,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弱项,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覆盖面,切实提升县域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要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25个、过千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6个;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县零突破;制造业占县域经济比重稳中有升,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基本形成。
二是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县城品质显著提高,新型城镇体系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新进步,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长江经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
四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是社会治理效能明显增强,县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御自然灾害、防控重大传染病及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立体化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治理重心下移基层,实现社会治理力量整合、资源聚合、工作融合,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重点任务
1.加快转型突破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发挥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发展布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点,形成全域协同发展格局。一是加快融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二是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百”战略。
2.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强化县域发展硬支撑。推动县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深入对接“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主动融入重点产业链,大力发展块状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发展动能,做强工业主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全面增强县域产业支撑能力,加快形成特色产业引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科技创新驱动的县域产业体系。一是突出特色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强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三是聚力做强县域工业;四是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厚植县域发展新动能。坚持向外借力、向内挖潜,在做多增量、做强存量、做优变量上下功夫,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多层次市场主体,改善企业发展生态,厚植县域发展新动能。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三是优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4.提升县城功能品质统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城乡一盘棋理念,统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加快县域道路、能源、信息、供水、污废处理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一是高标准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二是高质量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高强度完善以县城为重要节点的交通运输网络;四是高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建设荆楚美丽乡村抬高县域发展底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掘乡村功能价值,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荆楚美丽乡村,促进县域经济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一是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提升县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强化环境系统治理和保护;二是促进生态系统修复;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7.增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县域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县域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县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升县域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推进平安县乡建设;三是加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8.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建立更加有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盘活县域发展资源,激活县域发展要素,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推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
★领导要求
2023年10月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听取试点县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会议指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在新时期实现扩内需、转方式的有力举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切实提升县城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会议强调,要把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作为推动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系统推进,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吸引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和外地返乡人员到县城安家落户。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让进城人员留得下来、住得安心。要制定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小型化、分布式、生态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根据给定资料,请你概括老河口市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典型做法。要求:概括全面,逻辑清晰,语言简洁。500字左右,20分。
【参考作答】
老河口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双提升。
一是着力在各级战略布局中找坐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和鲜明导向,坚持立足全市、融入大局,把老河口的发展放到中部地区崛起、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省、襄阳市区域发展布局中去谋划,抢抓机遇开展汉江生态经济带省级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老河口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出“一城两心”的城市定位。
二是着力在提升产业质效上做文章。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降低发展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抢抓新基建等政策机遇,重点发展以氢能、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着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出实招。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建立“小进规”企业培育库、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骨干企业和龙头领军企业培育库,分类施策,分析监测,促进企业加快成长壮大。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深入开展“千企登云”行动,引导现有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实施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成果转化。
问题2: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拟联合制定《关于加快全省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假如你是省委办公厅相关工作人员,请你草拟该意见最后一个部分“组织保障”。要求:内容具体、逻辑清晰、语言简洁。400字左右内,15分。
【参考作答】
X、组织保障
(一)健全推进机制。全省城市群及县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负责协调落实省级层面城市群及县域经济发展相关工作,协调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要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强化政策支持;各县(市、区)要发挥主体作用,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
(二)强化考核激励。健全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体系,每年进行考核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三百”战略县(市)、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调整,激励县(市、区)争先创优。
(三)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展县域经济实绩的考核,大力提拔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实绩明显的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四、高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