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由主观题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可提前交卷)。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定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 * * 严禁折叠答题卡 * * *
一、案例分析(2题,共30分)
材料1: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比较一下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制造”、80年代的“日本制造”,你就会发现这些和我们普遍认为的“中国制造”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德国、日本掌握了核心产品技术,因此整个产品可谓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中国制造”很多产品不过是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进行了组装。曾经我们依靠人家的梯子爬上来,如果人家把梯子抽走,你就会摔下去。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不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美国东西方中心的一篇分析报告称,中国使用的所有机器人中,75%是从外国公司购买的(有些是在中国国内组装的),中国仍严重依赖从外国进口的核心部件。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关键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十二五”以来,湖南装备制造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高性能C/C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等一批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的产品纷纷在湖南面世。但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的一些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50%以上的密封件和轴承、30%以上的高端液压件、超高强度钢板等关键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大部分行业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占据,如某企业生产的混凝土泵车,仅进口底盘一项就占到产品成本的27%,严重影响产业安全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为什么价格似乎成了国产企业最拿得出手的法宝?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囿于低价,机床也一直在中低端领域徘徊?为什么制造业一直提不了价?我们的很多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甚至觉得创新不如“抄新”,一味模仿、抄袭,重视市场而不重视技术。没有技术的依托,产品只能沦为“花架子”毫无含金量,何谈高价值?在很多管理者看来,个体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效率的高低。这个结论在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的前提上也许是成立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现个体效率高不一定等于组织效率高。员工都很忙,但紧急出货却做不出,不紧急出货,货在仓库堆积如山。数字化,系统化地来解决生产管理而不应该只是凭感觉下车间,只看个体效率。